陰病出陽 2015年12月2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陰病出陽爲病機。 邪氣由裏出表,或陽氣來複,陰病轉變爲陽病,均稱爲“陰病出陽”,大多表示病情好轉[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通常指在外感病傳變過程中,疾病從裏、寒、虛證向表、熱、實證的方向轉變,表示病情趨於好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如傷寒厥陰病出現肢厥和發熱交替,“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就是陽氣恢復,陰病出陽的表現[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溫病熱入營血,治療用藥常須引導邪由裏出表,透邪外出而獲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1.

參見透營轉氣、透疹、透癍:

透營轉氣是適用於熱性病邪初傳入營分的治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5.  。熱邪初入營分,症見身熱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煩不眠、時有譫語,或癍疹隱隱,舌絳而幹、脈細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5. 。治法宜於清營解毒之中,配以清氣分之藥,引邪出氣分,從外而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5. 。可用清營湯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5.

透疹是透泄疹毒,使疹子容易發出的治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凡出疹子的病,在應出而未出,或疹出不暢時,可採用辛涼透表一類的藥物,使它順利出透,不致發生變證,多用於麻疹初期的證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常用藥物如薄荷、荊芥、連翹、芫荽、蔥白、蟬蛻、牛蒡、檉柳、葛根、桔梗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透癍爲治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溫病熱入營分,內迫營血,癍點隱隱欲出而使用清營透熱之法,以清透癍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常用清營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4. 。《溫熱論》:“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成癍點隱隱,即撤去氣藥。……急急透癍爲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