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細胞類癌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胰島細胞類癌(Carcinoid)是起源於EC細胞的腫瘤,具有分泌5-羥色胺(5-HT)或5-羥色氨酸(5-HTP)等激素的功能,部分病人在臨牀上可出現類癌綜合徵(Carcinoid syndrome),屬於一種低度惡性、生長緩慢的惡性腫瘤。早在1907年,Oberndorfer首次提出類癌爲一種生長緩慢的腸道腺癌,並提出類癌這一名詞。Lembeck於1953年在類癌組織中發現有5-羥色胺存在,並且是引起類癌綜合徵的生物活性物質。Williams將類癌分爲前腸、中腸和後腸3種,其中前腸類癌分泌5-HT、5-HTP、血管活性腸肽和多肽激素,產生不典型類癌綜合徵;中腸類癌例如闌尾類癌分泌5-HT,具有典型類癌綜合徵;而後腸類癌多無功能。胰島細胞類癌與中腸類癌不同,它產生類癌綜合徵時並不一定提示肝臟有類癌轉移。

病因病理病機

EC細胞具有APUD細胞的特點,廣泛分佈於胃腸道、胰腺和肺。當類癌體積較小,直徑不超過3.5cm時,一般不引起症狀和體徵;而類癌體積較大時,由於產生大量的5-HT等胺和多肽類激素,使肝臟不能有效地代謝、滅活這些類癌的分泌產物,於是5-HT、5-HTP、緩激肽、胰多肽等都進入體循環之中;另外,當類癌發生肝轉移時,肝內轉移癌分泌的激素可以未經肝細胞代謝而直接進入體循環,並作用於靶細胞,從而出現類癌綜合徵。

臨牀表現

胰島細胞類癌可有典型的類癌綜合徵表現:陣發性面色潮紅、低血壓、眼眶周圍水腫和流淚等。

1.陣發性皮膚潮紅(Intermittent flushing):主要發生在顏面部、頸部和前胸部等暴露部位,也可遍及全身。皮膚潮紅的發生多呈陣發性、突然性出現,呈鮮紅色或暗紅色,持續時間爲數分鐘至1~2天不等,但黑色人種或膚色黝黑的病人皮膚顏色變化可不明顯。如果病程較久,則在經常發作的部位可出現固定性皮膚改變,局部呈多數細血管擴張,皮膚呈暗紅色。影響皮膚潮紅髮作的因素可有:飲酒、疼痛、情緒波動和體力活動等可誘發皮膚潮紅,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也能促進發作;應用α-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則能制止皮膚潮紅的發生。在發作皮膚潮紅的同時,病人往往伴有心動過速、低血壓、眼眶周圍水腫以及胃腸、肺的症狀。

2.心血管系統症狀:病人在出現皮膚潮紅時,可伴有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晚期可發生心瓣膜病變或充血性右心衰竭。

3.呼吸系統症狀:有20~30%的病人在發生陣發性皮膚潮紅的同時,可出現哮喘和呼吸困難,與支氣管哮喘相似。其機理爲5-HT等物質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所致。

4.消化系統症狀:病人可不同程度地伴有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腹痛多與原發腫瘤和/或轉移癌的部位、以及瘤體增大時對周圍組織的擠壓和破壞有關。腹瀉多爲水樣,嚴重者1天可達10~20次,應注意與WDHA綜合徵的鑑別。

5.眼眶周圍水腫、結合膜出血、流淚,多伴隨皮膚潮紅出現。

6.其他症狀:伴隨胰島細胞類癌,有時亦可有其他內分泌激素功能亢進的表現,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甲狀旁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一般都有相應的特徵性表現可供鑑別。在類癌的晚期,也可出現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等惡液質表現。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