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組成

芎3分,莽草(去枝)半兩,獨活(去蘆頭,銼)1兩,防風(去叉)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莨菪子(炒令熟)1分。

主治

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酒1升,煎3-5沸,去滓,熱漱冷吐。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別名

桂芎湯

組成

芎1兩,大黃(生)1兩,桂(去粗皮)1兩,菴閭子1兩,樸消1兩,荷葉10斤(燒灰)。

主治

傷折,惡血瘀結不散;婦人經水不利,血瘀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產科發矇》卷四

組成

川芎2錢,梔子2錢,芍藥2錢,香附1錢,黃連1錢,白芷5分,木香7分,沉香8分,茯苓5錢8分,人蔘5分,桔梗4錢3分,柴胡1錢,當歸7分,菊花8分,黃芩7分,陳皮4錢。

主治

婦人有瘀血,發血暈,因致眼疾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

芎1兩,防風(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人蔘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打碎)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80枚。

主治

產後身體強直,如弓反張。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薑半分(切),煎取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

芎2兩,苦蔘3兩。

主治

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或在手。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7升,去滓淋洗。

製備方法

上銼細。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

生地10兩(取汁),芎1兩。

主治

血崩氣陷,不時舉發,脈弦數者。

用法用量

芎煎汁,衝地黃汁,分3次溫服。

各家論述

血室空虛,生氣不振,故常覺氣陷於下,而血崩不時舉發焉。生地專滋血室之空虛,芎特舉生氣之下陷,二味成方,味同力銳,能使血室滋榮,生氣振發,則衝任無不完固,而血自歸經,何至不時舉發血崩哉。

《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組成

芎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焙)1兩,羌活(去蘆頭)1兩,甘草(炙)3分。

主治

金瘡中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熱服。蓋覆出汗。若不汗,加麻黃(去節)1兩、桂(去粗皮)3分,湯成又加竹瀝半合。

製備方法

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組成

芎1兩,艾葉(去梗,炒)1兩,當歸(切,焙)1兩,白朮1兩,甘草(炙,銼)半兩。

功效

養胎榮血。

主治

妊娠胎萎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別名

神術散、神術湯

組成

芎4兩,蒼朮(1斤半,銼,麩炒熟,木臼內杵去黑皮,取淨者)1斤,藁本(去苗土)1兩,甘草2兩(炙)。

主治

傷寒初病3日內,脈浮有表證;傷風頭痛聲重。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5片,煎至6分,去滓,稍熱並3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附註

神術散(《中藏經·附錄》)、神術湯(《嶺南衛生方》卷中)。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組成

芎1兩半,澤蘭(取葉)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分,生乾地黃(焙)3分,桂(去粗皮)半兩。

主治

墜墮倒僕,蹴損筋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酒共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

芎1兩半,芍藥1兩半,牡丹皮1兩半,羌活(去蘆頭)2兩,甘菊花2兩,防風(去叉)2兩,甘草(炙)2兩,柴胡(去苗)1兩,半夏(生薑汁製作餅,曬乾)1兩。

主治

婦人血風攻注,身體骨節疼痛,頭目昏眩,口苦舌幹,多困少力,時發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薄荷3葉,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

芎1兩,獨活(去蘆頭)1兩,旋覆花1兩,防風(去叉)1兩,藁本(去苗土)1兩,細辛(去苗葉)1兩,蔓荊實1兩,石膏(碎)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胸膈風痰,氣厥上攻,頭痛嘔吐痰飲。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加生薑2片,荊芥3-5穗,水1盞,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稍熱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