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吳茱萸丸

處方

吳茱萸、細辛、白茯苓(去皮)、獨活(去蘆)、木香、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石斛、萆薢(酒浸),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芎藭,各二兩。

炮製

上爲細末,以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腎經虛損,惡風多汗,面色浮腫,腰膝疼痛,形色憔悴,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盬湯送下,日進二次。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蘭室祕藏》卷中:吳茱萸丸

別名

木香利隔丸(《蘭室祕藏》卷中)。

處方

木香 青皮各0.6克 白殭蠶 薑黃 澤瀉 柴胡各1.2克 當歸身 炙甘草各1.8克,益智仁 人蔘 橘皮 升麻 黃耆各2.4克 半夏3克 草豆蔻仁 吳茱萸各3.6克 麥芽面4.5克

製法

上爲細末,湯浸蒸餅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水送下,細嚼亦得。勿多飲湯,恐藥速下。

摘錄

《蘭室祕藏》卷中

《聖惠》卷五十九

組成

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桂心半兩,乾薑1分(炮裂,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半兩,人蔘3分(去蘆頭),細辛3分,真珠3分(細研),桃白皮1兩(銼)。

主治

大小便氣藥不利,脹滿,關格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橘皮湯送下,日3次。以通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四十三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

主治

心腹俱冷,卒腹滿,短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芍藥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旋復花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人蔘半兩,白朮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乾薑(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銼)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半兩,當歸(切,焙)半兩。

主治

寒疝心腹痛,或逆搶心,煩滿不得臥,惡風驚惕不食,變發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三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甘遂半兩(煨令微黃),甜葶藶3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1兩半(微炒去汗),赤茯苓1兩半,檳榔1兩,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主治

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息。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乾薑(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訶黎勒皮半兩,白礬灰半兩。

主治

久下痢赤白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粟米飲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兩半,乾薑(炮)1兩半,赤石脂2兩,陳曲(炒)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4兩,當歸(切,焙)4兩。

主治

冷痢下膿血,臍腹痛脹滿,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

吳茱萸(炒)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草豆蔻(去皮)2兩,桂(去粗皮)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4兩,丁香3分,木香半兩。

主治

心藏積冷,疼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或煨生薑、橘皮煎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煮陳曲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別名

茱萸礬石丸

組成

吳茱萸(瓦上炒)3分,胡椒半兩,人蔘半兩,當歸(銼,焙)半兩,甘草半兩(一半生用,一半紙裹5-7重,醋浸令透,火內慢煨乾,又浸,如此7遍),半夏1兩(用生薑4兩研汁,入沙罐子內,薑汁並水煮,候擘破看存2分白心,取半夏細研爲膏),白礬(燒存性)半兩。

主治

年深膈氣翻胃,飲食之物至晚皆吐出,悉皆生存不化,膈上常有痰涎,時時嘔血,胸中多酸水,吐清水無時,夜吐輒至曉,日漸羸瘦,腹中痛楚,時復冷滑,或即閉結。

用法用量

每服7丸,桑、柳枝各21莖,銀器內煎湯吞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半夏膏和丸,如稍硬,添薑汁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諸毒物,惟可食油煎豬服脾軟飯。

附註

茱萸礬石丸(《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

《聖濟總錄》(人衛本)卷四十六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6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半,桂(去粗皮)4兩,蓽撥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乾薑(炮)2兩,蓽澄茄2兩,胡椒(炒)2兩。

主治

脾虛吞酸嘔逆,腹痛泄瀉,不思飲食,腹脅膨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本方方名,《聖濟總錄》(文瑞樓本)作“茱萸丸”。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

吳茱萸(湯浸7遍,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檳榔(銼)半兩。

主治

脾胃冷氣攻心腹,脹痛,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經驗良方》

組成

吳茱萸4兩,甜葶藶2兩(炒),甘遂1兩(水煮)。

主治

水腫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晨、午、臨臥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焙乾,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

吳茱萸2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紫菀1兩(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旋復花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乾薑3分(炮裂,銼),人蔘3分(去蘆頭),熟乾地黃2兩,白朮1兩,赤茯苓1兩,當歸3分(銼碎,微炒),赤芍藥3分,桂心1兩,訶黎勒1兩半(用皮),木香1兩。

主治

寒疝。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五十一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澤瀉1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白朮1兩,防葵1兩。

主治

飲癖。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日3-4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

吳茱萸(微炒)1兩,木香1兩,當歸(微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半兩,硇砂(研)1分。

主治

產後血氣(疒丂??)痛,血塊作梗。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檳榔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硇砂硇砂、桃仁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組成

吳茱萸(湯洗10遍,焙)3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兩,高良薑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麩炒黃)1兩半,白朮2兩。

主治

婦人子宮久冷,妊娠數墮胎。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臨臥溫熟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幹柿20個,以好酒浸令軟,研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御藥院方》卷七

組成

吳茱萸(洗7次,焙乾)半兩,良姜(銼碎)5兩,乾薑(炮)5兩。

主治

一切積冷,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嘔吐泄瀉,腹內絞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清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打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外臺》卷十二引《深師方》

組成

吳茱萸8分,附子3分(炮),厚朴5分(炙),半夏5分(洗),桂心5分,人蔘5分,礬石5分(熬),枳實5分(炙),乾薑5分。

主治

久寒癖,胸滿短氣,心腹堅,嘔吐,手足逆冷,時來時去,痛不欲食,食即爲患,心冷,引腰背強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酒送下,日3次。不知,增之。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別名

禹餘糧丸

組成

禹餘糧(酒、醋淬7遍)2兩,白石脂2兩,鱉甲(醋炙黃)1兩,當歸(洗,焙)1兩,白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柏葉(微炒)1兩,桑寄生1兩,乾薑(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芍藥3分,金毛狗脊(去毛)3分,吳茱萸(湯洗7遍,焙乾,微炒)半兩。

主治

婦人帶下久虛,胞絡傷敗,月水不調,漸成崩漏,氣血虛竭,面無顏色,腰腹急痛,肢體煩疼,心忪頭運,手足寒熱,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禹餘糧丸(《聖惠》卷七十三)。

《朱氏集驗方》卷三引石信甫方

組成

吳茱萸不拘多少(作4份,1份酒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醋浸,1份水浸,合蒸,焙乾)。

主治

膀胱氣痛。

用法用量

空心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煮麪糊爲丸。

方出《聖惠》卷四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八四

組成

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澤瀉3分,白朮3分,赤茯苓3分,木香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主治

因食熱及飲冷水過多,上氣胸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生薑湯送下,日3-4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

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1兩,檳榔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赤茯苓2兩,烏喙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2兩。

主治

七疝氣,心腹結聚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熱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

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白朮1兩,赤茯苓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柴胡1兩(去苗)。

主治

酒癖,久寒宿食不消,面色萎黃,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按:方中甘草,《普濟方》引作“小草”。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

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3分,當歸(微炙)1兩1分,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1兩1分,大黃(銼碎,微炒)1兩,樸消1兩,桂(去粗皮)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芎1兩,黃耆(銼)1兩,人蔘1兩。

主治

婦人月事欲下,臍腹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以酒送下,日3次。或爲散子,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壽世保元》卷三

組成

大麥芽(炒)5錢,肉桂5錢,吳茱萸1兩(鹽水洗),蒼朮1兩(米泔浸),陳皮5錢(去白),炒神曲5錢。

主治

婦人心酸,痰飲積在胸胃脾間,時時酸心,或吐水。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稀粥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赤石脂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銼,微炒),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木蘭皮半兩,白朮半兩(微炒),白頭翁半兩(銼,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黃柏半兩(微炙,銼),石榴皮半兩(銼碎,炒令微焦)。

主治

小兒冷痢,下青白色物如魚腦,腹痛,多時不斷。

用法用量

3歲兒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4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元戎》卷十二

組成

吳茱萸1兩半(湯洗,炒),神曲(炒)5兩,白朮(炒)4兩,肉桂2兩半,乾薑(炮)2兩半,川椒(去目,炒)1兩。

主治

陰溼勝,臟腑不調,脹滿腹痛,水谷不化,怠惰嗜臥,時時下痢。

用法用量

食前米飲送下15-20丸。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

組成

吳茱萸(湯泡,焙炒)、青皮(去白,焙)、乾薑(炮)各等分。

主治

腰膝無力,行步艱難,虛憊冷積,面黃體腫,飲食進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夜臥鹽湯送下。其藥面亦暖可食也。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無灰酒和成劑,別用無灰酒和麪作餅子,厚一指,每一餅內,安藥一皂莢大,用稈草一束,一半燒成草灰,一半旋添同燒,仍安藥餅子,於火內煨令香熟,放冷去面,取藥酒和成劑,如藥硬,入少無灰酒和之,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二十

組成

吳茱萸4兩(陳者)。

主治

脾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刺痛,嘔逆醋心,面黃痿弱。

用法用量

每服7-10粒,空心米飲送下,久服永無冷痛。

製備方法

用大萊菔一枚,剜心空,入茱萸在內,以蓋覆之,用黃泥團裹,溏灰火內熟煨,取出,別用慢火以醋炒令勻熟,爲末和丸,用葛布袋盛之。

《全生指迷方》卷四

組成

吳茱萸(炒)1兩,橘皮(洗)2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主治

因嘔而噦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白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方出《聖惠》卷二十六,名見《普濟方》卷十五

組成

雞子5個(去黃),吳茱萸根3兩(東引者,爲末),蠟3兩,粳米粉1合。

主治

肝勞,或生長蟲,恐畏不安,眼中赤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粥飲送下。蟲當自下。

製備方法

上將茱萸根末與米粉和令勻,於銅器中以雞子及熔蠟爲丸,如小豆大。

方出《肘後方》卷一,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

吳茱萸1兩半,乾薑1兩半,桂心1兩,白朮2兩,人蔘1兩,橘皮1兩,蜀椒(去閉口及子,汗)1兩,甘草(炙)1兩,黃芩1兩,當歸1兩,桔梗1兩,附子1兩半(炮)。

主治

卒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酒飲送下,飯前、食後任意,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外臺》卷七引《深師方》

組成

吳茱萸10分,紫菀3分,白薇3分,烏頭10分(炮),桂心6分,前胡5分,芍藥5分,細辛5分,芎5分,黃芩5分。

主治

虛冷痰癖疝,食不消,心腹痛,氣弱不欲食,虛惙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酒送下,日3次。稍加之。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桃李、生蔥、生菜等。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三

組成

吳茱萸、蓽茇、昆布、杏仁、葶藶各等分。

主治

水氣,通身洪腫,氣急,百藥治之不愈者。

用法用量

氣急服5丸。勿令飽食,食訖飽悶氣急,服之即散。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吳茱萸、蓽茇溫中下氣,專行固本;杏仁、葶藶泄肺利水,專行散標;昆布鹹寒潤下,爲下十二種水之嚮導。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分,夜明沙(炒)1分。

主治

牙齒風齲。

用法用量

綿裹1丸,於痛處咬,勿咽津。以愈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蟾酥爲丸,如麻子大。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3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2兩,乾薑(炮)1兩。

主治

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見《杏苑》卷四

組成

茱萸1兩(去枝梗,煮少時,浸半日,曬乾),陳皮1兩,蒼朮(米泔浸)1兩,黃連2兩(陳壁土炒,去土秤),黃芩1兩(如上土炒)(或加桔梗1兩、茯苓1兩)。

功效

疏鬱滯,清溼熱。

主治

吞酸,因於溼熱鬱積於肝而出,伏於肺胃之間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後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神曲糊爲丸,如綠豆大。

用藥禁忌

宜用糲食、蔬菜自養。

各家論述

《杏苑》:用吳茱萸、橘紅等諸辛以疏鬱,蒼朮燥溼,苓、連等以清熱。

附註

按:《杏苑》本方用法:每服30-50丸,生薑湯送下,每日3次。

《聖惠》卷四十四

組成

吳茱萸1兩(斤)。

主治

冷氣攻刺,腰間疼痛,俯仰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用生絹袋盛,以醋3升,浸一復時取出,掘一地坑,可深尺餘,以一秤炭火,燒令地通赤,去火,以火箸系茱萸袋子,懸於坑內,上以瓦盆子蓋,四畔以土擁之,經宿後取出,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