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蕪夷仁1兩。

主治

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9丸,甘草湯送下,1日5-6次。連服3日,可斷根本。

製備方法

上研細,用紙裹壓去油,再研爲末,用雄豬膽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五十九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蕪荑2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蚺蛇膽半兩。

主治

久痢不愈,有蟲,兼下部脫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杏仁湯送下,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銀海精微》捲上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蕪荑、黃連、神曲、麥芽(炒)各等分。

主治

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米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醫方類聚》卷一九○引《修月魯般經》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鶴蝨2兩(炒),黃連5錢(炒),雷丸1兩,萊菔子(炒)1兩,香附子(炒)1兩,神曲1兩,麥糵1兩,蕪荑(炒)1兩,使君子(炒)1兩,蘆薈(炒)1兩。

功效

消疳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豬膽汁打糊爲丸,如黍米大。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黃連(去須,微炒)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甘草(微炒)半兩,青橘皮(去白)半兩,龍膽草(去蘆頭)半兩,幹蟾1個(酥炙),胡黃連1分,白蕪荑仁(炒)1分,使君子14個(炮,去殼),青黛1錢,麝香半錢(別研)。

主治

小兒五疳骨熱,面黃肌瘦,飲食雖多,不長肌膚,牙齒宣露,或有盜汗,疳瘡溼癢,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研勻,用獖豬膽汁和得所,分藥入豬膽內,各令七分滿,以線系定,於銀、石器中用漿水煮5-7沸,當風掛1宿後剝去豬膽不用,只取藥,再和令勻爲丸,如黍米大。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蕪荑(炒)6兩,烏梅肉(炒)2兩,黃連(去須)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5兩,補骨脂(炒)4兩,肉蓯蓉(酒浸,切,焙)4兩,巴戟天(去心)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鹿茸(去毛,酥炙)4兩,陳橘皮(去白,切,焙)4兩。

主治

脾腎虛冷,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溫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粟米粥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方名

蕪荑丸

組成

蕪荑仁(微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兩,乾薑(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黃連(去須,炒)3分。

主治

溼(匿蟲)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日午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漿水板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