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惡性黑色素瘤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外陰黑色素瘤

疾病分類

腫瘤科,婦產科

疾病概述

黑色素瘤又稱爲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發生於皮膚者以足底部和外陰及肛門周圍多見,可以一開始即爲惡性,但通常由交界痣惡變而來。凡黑痣色素加深、體積增大、生長加快或潰破、發炎和出血等常是惡變的象徵。此瘤也可發生於粘膜和內臟器官。黑色素瘤的預後大多很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道轉移。因此,本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十分重要。

疾病描述

外陰惡性黑色素瘤佔外陰惡性腫瘤的2%-3%,常來自結合痣或複合痣。任何年齡婦女均可發生。

症狀體徵

多見於小陰脣、陰蒂,特徵是病竈稍隆起,有色素沉着,結節狀或表面有潰瘍;患者長訴外陰瘙癢、出血、色素沉着範圍增大。

疾病病因

來自結合痣或複合痣。

診斷檢查

典型者診斷並不困難,但要區別良惡性,需根據病理檢查結果。

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是行外陰根治術及腹股溝淋巴結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預後與病竈部位、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尿道及陰道是否波及、遠處有無轉移、手術範圍等有關。由於外陰部黑痣有潛在惡變可能,應及早切除,切除範圍應在病竈外1-2cm處,深部應達正常組織。

特別提示

1、中成藥均爲口服。

(1)西黃丸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止痛。主治痰瘀內結,疼痛較劇者。每丸3g,每次1丸,每日2次。

(2)小金丸 6g,每日2次。適用於痰瘀內結型。

(3)大黃庶蟲丸 每次1丸,每日2次。適用於氣滯血瘀型。

(4)六味地黃丸 每次20粒,每日2次。適用於肝腎陰虛型。

(5)附子理中丸 每次1丸,每日2次。適用於脾腎陽虛型。

2、手術後飲食調養:

(1)耗氣傷血,宜多食補氣養血之品,如大棗、龍眼、扁豆、粳米、荔枝、香菇、胡蘿蔔、鵪鶉蛋、藕粉、豆類等。

(2)放療時耗陰損液,宜多食滋陰養液之品,如菠菜、小百菜、藕、犁、西瓜、香蕉、葡萄、海蔘、甘蔗、百合等。

(3)化療易氣血兩損,宜常食補養氣血之物,如木耳、香菇、核桃仁、桑椹、苡米粥、紅棗、桂圓、海蔘等。

相關出處

《婦產科第五版》、《婦產科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