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汗 2016年01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頭汗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7.  。指僅頭面部或頭頸部多汗的表現[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多因邪熱內鬱,熱蒸於上。

1.頭部易出汗,爲太陽虛汗,常見於小兒體質虛弱者。《小兒藥證直訣》:“上至頭,下至項,不過胸,爲太陽虛汗。”

2.頭汗爲陽明熱鬱發黃的先兆。《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而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明理論·頭汗》:“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如熱不得越而上達者也。又熱入血室,與其虛煩,或陽明被火,及水結胸,皆但頭汗出也,俱是熱鬱於內,而不得越者也。” 治宜梔子豉湯、茵陳蒿湯、大陷胸湯等方。

3.汗出只在頭部,以陽明熱證和溼熱證多見,因熱鬱於內,不得四散,循經上越,內熱退則汗自止。肺熱亦多頭汗,用桑葉、桑枝清之。

有因水虧火旺而致者,頭頂出汗,乃腎火有餘而腎水不足。治宜滋腎清肺,可用桑葉、熟地、北五味、麥冬等;或滋陰降火,用當歸六黃湯(見《石室祕錄·斂治法》)。

有因胃火上騰者,每當飲食時,即頭汗淋漓。治以瀉胃火爲主,方用收汗丹(《辨證錄·汗症門》)。

有因溼勝所致者,亦汗出頭額,用勝溼湯(《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

有瘀血內蓄而致者,可選用犀角地黃湯、桃仁承氣湯(《證治匯補》卷三、《類證治裁·汗症》)。

若關格不通或重病陽脫而見頭汗,屬危證(《醫略六書·雜病證治》卷二十)。

4.小兒睡時慣常頭汗,無其他症狀,不屬病象,俗呼蒸籠頭(《中醫臨證備要》)。

5.頭汗指六陽虛汗[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0. 。手足三陽經脈,都會於頭,如稟賦不足,陽虛不固,其汗上至頭,下至項大出不止,爲亡陽的證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0. 。治宜回陽斂汗,用大劑固真湯、參附湯、芪附湯及回陽救急湯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