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七:桃仁散

處方

桃仁15克(湯浸,去皮、尖,生研令細)當歸7.5克(搗末)牽牛子15克(生,搗末)琥珀末7.5克 膩粉7.5克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治跌打損傷,腹中瘀滯疼痛。

用法用量

上藥都研令勻,分爲三服。用生地黃60克,生薑30克,切細,炒令紫色,入童便150毫升,酒3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時調下一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七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桃仁散

處方

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蔘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黃4.5克,半夏4.5克,當歸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薑3片。

功能主治

通經活血,益氣止痛。主胞宮瘀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方名

桃仁散

別名

杜牛膝散、桃花散

組成

紅花、當歸(洗,焙)、杜牛膝、桃仁(焙)各等分。

主治

婦人、室女血閉不通,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附註

杜牛膝散(《得效》卷十五)、桃花散(《普濟方》卷三三三)。

《朱氏集驗方》卷四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不拘多少(螺粉炒卻,不用粉)。

主治

男子脾痛不可忍。陰腫作癢。

用法用量

空心酒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御藥院方》卷八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荊芥半兩,大黃(生用)2兩,蒲黃2兩,芎藭1兩,桂1兩,木通1兩,當歸1兩,桃仁40枚(湯浸,去皮尖,麩炒)。

主治

被壓笮損,瘀血在腹中,(疒丂)痛不散,心胸短氣,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溫酒調下,不拘時候。微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普濟方》卷三二四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芎藭、檳榔。

主治

婦人疝瘕,腹中拘急,心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酒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散。

附註

方中芎藭、檳榔用量原缺。

《普濟方》卷三五一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60枚,厚朴1兩,芍藥1兩,當歸1兩。

主治

婦人產後血下不盡,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煎2升,分2服。

加減

未愈,加錦紋大黃1兩。

《上清紫庭追癆仙方》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湯泡,去皮尖,面炒令黃)1兩,赤茯苓1兩(去皮),芍藥3分,人蔘3分,檳榔4個,陳皮3分(去白),犀角1分,安息香1分,麝香2錢。

主治

婦人室女一切蓄熱,腹內悶着,骨蒸,室女經脈不行,瘦勞肌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薑5片,水1盞,煎至6分,早、晚食前服。若取下蟲頭赤,便服天竺黃飲子補護心臟,未取下蟲,亦須先服之護心。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濟陰綱目》卷十四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葵子、滑石、檳榔各等分。

主治

婦人膀胱氣滯血澀,大小便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產後稟厚體充,房勞過度而血瘀氣滯,故小腹脹滿疼痛,大小便祕澀不通焉。桃仁破瘀血以潤大腸,檳榔破滯氣以通氣化,冬葵子滑竅道,飛滑石利小水也。爲散蔥白湯下,使瘀血頓化,則滯氣自消,而膀胱得操施化之令,腸胃自輾傳送之權,其小腹疼痛無不退,何大小便有不通之患哉!

《聖惠》卷二十八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1兩(塗酥,炙微黃,去裙襴),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京三棱1兩(炮裂),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當歸1兩。

主治

虛勞,積聚結塊,心腹脅肋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用藥禁忌

忌莧菜、生冷。

《洞天奧旨》卷十二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21粒(研爛),雄黃末2錢,白薇末2錢,炙甘草5分。

主治

陰疳。

用法用量

先用針刺雞肝無數孔,蘸藥末,納陰戶中,日三易之。

製備方法

上藥各爲細末。

《楊氏家藏方》卷八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白茯苓(去皮)半兩,五靈脂(去沙土)半兩,馬兜鈴半兩,杏仁30枚(去皮尖,蛤粉炒),桃仁20枚(去皮尖,蛤粉炒)。

主治

遠年一切肺疾,咯吐膿血,漸成勞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半,加蘿蔔3片,同煎至1盞,去滓,加黃蠟1塊,如皁子大,再煎候蠟熔,食後、臨臥通口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雞峯》卷十六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1兩,當歸1兩,乾薑1兩,白芷1兩,川芎1兩。

主治

血氣不調,臍腹撮痛,及產後小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7分,酒3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鄭氏家傳女科萬全方》卷一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生地、人蔘、甘草、桂心、蒲黃、半夏、當歸、川芎、赤芍、牛膝、丹皮。

主治

婦人月水淋漓不斷,或前或後,及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煎7分,空心服。

《聖惠》卷四十三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1兩,赤茯苓1兩,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1兩。

主治

心腹鼓脹,喘促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普濟方》卷三一二引《聖濟總錄》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好大黃2兩,桃仁30枚(去皮尖及雙仁)。

主治

從高墜下傷內,血在腹聚不出。

用法用量

上搗,以水5升,煮取3升,分爲3服。去血後,作地黃酒服,隨能服多少,或用酒1碗煎,去滓服之。

用藥禁忌

血過100日,或微堅者,不可復下之,虛極殺人也。

《聖惠》卷七十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2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半兩,柴胡1兩(去苗),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琥珀3分(細研),延胡索3分,牛膝1兩(去苗),紫苑半兩(洗去苗土),細辛半兩,羌活半兩,芎藭半兩,木香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1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虎杖半兩(銼),白朮半兩,赤芍藥半兩。

主治

婦人血風勞氣,經脈久滯,或時寒熱,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六十七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生研令細),當歸1分(搗末),牽牛子半兩(生,搗末),琥珀末1分,膩粉1分。

主治

從高墜下,傷損,腹中血瘀滯疼痛。

用法用量

生地黃2兩、生薑1兩(切細,炒令紫色),入小便1小盞,酒1大盞,煎至1大盞,去滓,空心調下1服。當取下惡血,疼痛立定。

製備方法

上藥都研拌勻,分爲3服。

方出《聖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桑根白皮1兩(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香半兩。

主治

膈氣,心胸妨悶,常欲嘔吐,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四十九

方名

桃仁散

組成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防葵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白朮3分,赤芍藥3分,京三棱1兩(微煨,銼),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3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檳榔1兩,芎藭3分,當歸3分,(銼,微炒)。

主治

癖結,氣積聚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