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陰   ①經脈名稱之一。有陰氣旺盛的意義。因爲其位於三條陰經的最表層,故《素問·陰陽離合論》有“太陰爲開”之說。參見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條。   ②小兒面部望診的部位。即文臺外側稍上之處。《奇效良方》:“太陰上紅脈現,傷寒之候,主壯熱鼻塞。”參見文臺、武臺條。   ③經外穴名。出《外臺祕要》。在小腿內側,內踝上8寸,脛骨內側緣後凹陷中。主治腳氣。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④經穴別名。出《外臺祕要》。即中都。見該條。   ⑤推拿穴名。出陳氏《小兒按摩經》。即右側太陽穴。能發汗或止汗。《保赤推拿法·分推太陽穴太陰穴法》:“太陰穴在右眉外梢。”《幼科鐵鏡·面各穴圖》:“太陰,女重揉此穴發汗,男揉此止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