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 2015年11月2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四海的概念

海,是百川歸聚之所,凡龐大的匯合所在均可喻之爲“海”。在經絡理論中,認爲十二經脈運行氣血,就像大地上的水流,故被稱爲“十二經水”。在十二經內流行的氣血就像百川最終匯歸大海,由此便形成了“海”的概念。四海,是人體髓海、氣海、水穀之海、血海的合稱[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是十二經脈氣血從產生、分化到匯聚的四個部位。腦爲髓海,衝脈爲血海(十二經之海),膻中爲氣海,胃爲水穀之海[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3. 。出《黃帝內經靈樞·海論》。四海主持全身的氣血、營衛、津液。經脈與四海的關係猶大地之水流皆匯於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3.

四海的內容

四海的部位與氣街的劃分有相似之處。《黃帝內經靈樞·海論》篇以胃、衝脈、膻中、腦四個部位,分別稱爲水穀之海、血海、氣海、髓海,並指出了四海各有輸注的腧穴。《黃帝內經靈樞·海論》篇說:“

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氣衝穴),下至三裏;衝脈者,爲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爲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腦爲髓之海,其輸上在於蓋,下在風府”。其中柱骨之上下,是指頸項部;髓海之輸上在於蓋,是指頭頂的百會穴。四海的具體部位是:

髓海在腦—頭部;

氣海在膻中—胸部;

水穀之海在胃—上腹部;

血海(又稱十二經之海)在衝脈—下腹部。

此外,四海還有各自輸注的穴位。

四海部位及輸注穴表

四海各有相應輸穴,見下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3.

四海及其所通穴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3.

四海

部位

所通穴位

腦爲髓海

蓋(百會),風府

膻中爲氣海

柱骨上下(頸部),人迎

胃爲水谷海

上腹

氣衝、三裏

衝脈爲血海

下腹

大杼,上、下巨虛

經絡由經脈、絡脈以及無數的孫絡、浮絡構成。當在經絡中運行的氣血彙集一起時,就形成了四海,而它們在頭、胸、腹、脛的共同道路就是氣街。四海與氣街的部位也是相一致的。腦爲髓海,部位在頭,與頭氣街相通;膻中爲氣海,部位在胸部,與胸氣街相通;

胃爲水穀之海,在上腹部,與腹氣街相通;

衝脈爲血海,位於下腹部,與腹氣街和脛氣街相通。所以經絡中的四海部位與氣街及根結、標本的“結”、“標”是相一致的,它們的理論可以互相配合,以說明頭、胸、上下腹及脛的分段關係。特別是胸、上下腹的劃分又與三焦的分爲上、中、下相符合,對經穴的分部有特殊重要意義。

四海與氣街、三焦分部對照表

5.

四海理論的應用

四海理論在說明人體生理和疾病診治方面有重要意義。

腦被稱爲髓海,與“頭者精明之府”及後人所稱的“腦爲元神之府”有其相通之處。即頭腦是精神的最高主宰,是神氣的本源。與頭腦直接相關的經脈是督脈和足太陽,再擴大爲手足三陽,陽氣即以髓海爲依歸。《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說:“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髓海的虛實見症可取有關經穴施治。

膻中被稱爲氣海,這是指心肺之間的空隙,,爲宗氣所聚之處,屬於上焦。主通心肺而行呼吸,運行營衛之氣於全身。其外部爲胸膺和背部,與手三陰經關係最密切。《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說:“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其虛實見症可取有關經穴施治。

胃稱爲水穀之海,指胃主受納水谷,化其精微以出於中焦,是營衛、氣血的本源,爲五臟六腑所稟受,故又稱爲“五藏六府之海”。位居上腹,經脈爲足陽明胃經,其氣血最盛。《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說:“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其虛實見症可取有關經穴施治。

衝脈稱爲血海和十二經之海,其部位主要在下腹,與足三陰經和任脈關係密切,源出於腎下、胞中,爲“臍下腎間動氣”所在。腎主藏精,故衝脈又與腎精相關。後人稱腎精爲先天之精,以與稱爲後天之精的水谷之精相區分。以其屬於下焦,故稱爲下元。《難經》稱此氣爲原氣,說“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這是對沖脈理論的闡發。《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說:“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則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說明衝脈的盛衰關係全身的強弱,其虛實見症可取有關的經穴施治。

四海是全身血氣、精神的生成和匯聚所在,是十二經脈的依歸,是對頭、胸和上、下腹功能的最大概括。十二經脈通於四海,以四海爲中心歸納各經脈的一些特點,四海起總領的作用。四海之間又互相配合,水穀之海是化生血氣的本源,其上部爲氣海,主一身之氣;下部爲血海,主一身之血;血氣之精華則上聚於髓海,是爲“精明之府”和“元神之府”。《黃帝內經靈樞·本藏》說:“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指出由血氣、精神維持人的正常活動,完整(周全)人的性靈和生命。經脈、五臟、四海,是從不同層次論述有關內容,自然四海是其最高層次,對掌握綱領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