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藏 2017年01月2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神藏|Shencang|Shentsang|God's Storage|KI25|25|R25|R25|N25|K25|Ki25

神藏爲經穴名(Shéncáng KI 2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神即神靈,藏即匿藏,心藏神,穴當心神藏匿的地方,故名神藏[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神藏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氣喘,胸痛,心煩,呃逆嘔吐,不得飲食,咳嗽,煩滿,嘔吐,不嗜食,胸悶,現代又多用神藏穴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感冒,支氣管炎,膈肌痙攣,消化不良等。

出處

《鍼灸甲乙經》: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神藏主之。

穴名解

神即神靈,藏即匿藏,心藏神,穴當心神藏匿的地方,故名神藏[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神,心藏神,心主神明。藏,有隱藏、收藏之義,本穴在紫宮之側,靈墟之上,胸腔爲清虛之府,故有玉堂、紫宮諸名,譬如人居清靜之地。則神識爲之清朗,猶神靈內守,得其安居也,故名神藏。[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所屬部位

[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神藏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神藏穴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神藏穴位於第二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神藏穴位於第二肋間隙,距胸正中線2寸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神藏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

神藏穴的位置

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神藏穴的位置

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

神藏穴的位置

神藏穴在胸部的位置

神藏穴的取法

仰臥位,在第二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神藏穴位於第二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仰臥位,胸骨中線與鎖骨中線之間的中點,當第2肋間隙中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神藏穴穴位解剖

神藏穴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肋間外膜、肋間內肌、胸內筋膜。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分佈着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爲第二肋間神經。皮膚由第一、二、三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佈。第二肋間結構的動脈供應來自甲狀頸乾的最上肋間動脈的第二肋間動脈。心臟左側界在該間隙的深面距前正中線約2~3釐米;右側界僅在胸骨體右緣的深面(含有部分上腔靜脈)。左右側的前面,都有胸膜及肺前緣覆蓋。心臟右側緣上部由上腔靜脈形成。該靜脈由左右頭臂靜脈在右側第一肋軟骨與胸骨柄結合的後方,兩靜脈匯合成上腔靜脈。然後在右側第一、二肋間隙前端的後方,垂直下降,末端注入右心房。故此穴不宜深刺。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6.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2肋間神經前皮支分佈;深層有胸前神經分支、胸廓內動脈穿支和胸肩峯動脈胸肌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6.

布有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爲第二肋間神經;並有第二肋間動、靜脈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神藏穴的功效與作用

神藏穴具有寬胸理氣,降逆平喘的功效。

神藏穴有宣肺止咳、化痰定喘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神藏穴有寬胸順氣、降逆定喘之功,主治心臟疾患及咳嗽,氣喘,胸痛,嘔吐,煩滿,不嗜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淮南子》雲:“神者,人之守也。”又“神者,智之淵也”。《道藏經》則稱:“胸廓爲洞天福地。”喻人苟能清心寡慾,則清涼自生。若以爲清涼世界在九霄之上,西天之西,則迷中之迷矣。以上3穴,治症略同,均以神識爲主。以本經此段經線在橫膈之上也。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者也。故膈上諸穴雖源自足下,亦關神識。以其經絡所經,通過心肺,非直出下腹而來。故其經俞,清而不濁。[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神藏穴主治病證

神藏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氣喘,胸痛,心煩,呃逆嘔吐,不得飲食,咳嗽,煩滿,嘔吐,不嗜食,胸悶,現代又多用神藏穴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感冒,支氣管炎,膈肌痙攣,消化不良等。

神藏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氣喘、胸痛、心煩、呃逆嘔吐、不得飲食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神藏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煩滿、嘔吐、不嗜食[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6.

神藏穴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嘔吐[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現代又多用神藏穴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胸膜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

神藏穴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以及肋間神經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1. 呼吸系統疾病: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 其它: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胸膜炎,消化不良。

刺灸法

刺法

一般斜刺0.3~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6.,局部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可擴散至胸部[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注意:神藏穴不可深刺,以防氣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2.[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6.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7.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神藏穴的配伍

神藏穴配肺俞、定喘、尺澤,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胸痛,咳嗽,氣喘。

神藏配天突、定喘、肺俞、膻中,治咳嗽[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神藏配委中、尺澤、中脘,治嘔吐[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7-278.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胸滿咳逆,喘不得嘔吐,煩滿不得飲食。

《鍼灸大成》:主嘔吐,咳逆喘不得息,胸滿不嗜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