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芍藥湯

處方

白芍藥 乾地黃 牡蠣各15克 桂心9克

製法

上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產後虛熱頭痛,或腹中拘急痛。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發熱者,加黃芩6克。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芍藥湯

處方

赤芍藥 犀角(鎊)木通(銼)石膏(碎)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銼)樸消 玄蔘 麥門冬(去心,焙)各30克

製法

上九味,搗爲粗末。

功能主治

治胃脘蓄熱,結聚成癰。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朱氏集驗方》卷十:芍藥湯

處方

香附子120克(用醋400毫升、鹽30克,煮幹爲度)肉桂 延胡索(炒)白芍藥各等分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治婦人氣血瘀滯,腰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開水調下。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十

《普濟方》卷三八五

組成

人蔘(去蘆根)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地骨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蛤粉炒)半兩,木香2兩半,檳榔2兩半,甘草(微炙)2兩半。

主治

小兒身體壯熱,心腹脹悶,不思乳食,漸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

赤芍藥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百合1兩,當歸(銼,微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牽牛子(微炒)1兩,檳榔1兩(銼)。

主治

婦人血分有病,頭面浮腫,腹脅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逐日以利爲效,未利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回春》卷三

組成

芍藥2錢,木香1錢,當歸1錢,枳殼(去瓤)1錢,黃芩(去朽)1錢,檳榔1錢,黃連2錢,甘草5分。

主治

虛弱人初痢。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

白芍(酒炒)、甘草(炙)、忍冬、茯苓、黃芩各等分,薏苡仁倍用。

主治

痘將靨時微癢者。

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組成

芎、歸、白芍、熟地、參、術草、陳皮、香附、前胡、柴胡、紫蘇、黃耆、杜仲、大棗。

主治

妊娠8月,胎動不安者。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

白芍1錢半(酒炒),紫樸1錢(鹽水炒黑),白朮1錢半(炒),條芩1錢半(酒炒),當歸3錢,知母1錢半(酒炒),人蔘1錢(生),木香1錢,砂仁1錢(炒),薤白3枚。

功效

清補調中。

主治

妊娠8月,胎熱氣壅,氣壅不能統運其胎,而腹滿疼痛,脈洪滑疾,按久軟澀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生人蔘補氣之虛,黑厚朴散氣之壅,白朮健脾生血,條芩清熱安胎,當歸養血榮經脈,白芍斂陰和血脈,知母清胎熱以潤燥,木香調中氣以醒脾,砂仁醒脾開胃,薤白散滯寬中。水煎溫服,務使熱化虛回,則胎順氣調,而疼痛無不退,胎息無不寧矣。

《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

芍藥1兩,防風(去叉)1兩,石膏(研碎)1兩,木通1兩,麻黃(去根節)1兩,甘菊花(擇)半兩,葛根半兩,甘草(炙,銼)3分,前胡(去蘆頭)3分。

主治

風眩暗倒,眼旋屋轉,腦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枚(去核),煎至1盞,去滓,入荊瀝半合,重煎令沸。早晚食後、臨臥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

白芍6錢,鬱金3錢,降真香2錢,花蕊石2錢,炙草2錢,側柏葉(炒)。

主治

陰虛吐血。

附註

方中側柏葉用量原缺。

《幼科指掌》卷三

組成

白芍藥、木香、薄桂、澤瀉、甘草。

主治

小兒胎寒,腹痛腸鳴,糞清下利,或時發寒慄,握拳曲足,失治而成盤腸溏泄,口噤慢驚者。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千金翼》卷六

組成

芍藥3兩,桂心3兩,當歸2兩,半夏(洗去滑)2兩,茯苓2兩,蜀椒2合(汗),生薑汁5合,蜜1升。

主治

產後心痛,因寒冷所致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納生薑汁及蜜,復煎取2升5合。每服5合,漸加至6合。相去一炊久再服。

用藥禁忌

忌冷食。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組成

赤芍藥(銼)1兩,芎半兩,牡丹皮半兩,玄蔘半兩,當歸(切,焙)半兩,人蔘半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白薇半兩,熟乾地黃(焙)2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產後血氣虛弱,心下驚悸,夢寐不安,妄見鬼物;產後蓐勞,疼痛寒熱,頭眩眼運,精神恍惚,睡多驚恐,盜汗腹痛,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組成

芍藥1兩,白朮1兩,甘草5錢,茯苓5錢,黃耆2兩。

主治

婦人妊娠傷寒,邪入太陰,自利腹中痛,食慾不下,脈沉者。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煎服。

製備方法

上銼細。

附註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芍藥散”。

《產乳備要》

組成

當歸1兩半(切,焙),人蔘1兩,肉桂1兩,生薑(後入)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

功效

補虛治氣。

主治

產後虛乏,不思飲食,四肢昏倦,心腹陣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2盞,加大棗2枚,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普濟方》有“生地黃”。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

赤芍藥1兩,葛根1兩(銼),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半兩,甘草(炙)半兩,石膏半兩,人蔘半兩,當歸(切,炒)半兩。

主治

產後傷寒,肢體疼痛,乾嘔頭昏,煩躁潮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回春》卷二

組成

芍藥1錢,梔子1錢,黃連1錢,石膏1錢,連翹1錢,薄荷1錢,甘草3分。

主治

脾火,或消谷易飢,或胃熱口燥煩渴,或脣生瘡,右關脈洪數者。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服。

製備方法

上銼。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

赤芍藥1兩半,赤石脂1兩半,大腹皮1兩半,京三棱(煨,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焙)1兩半,肉豆蔻(去殼)1枚,桃仁(去皮尖雙仁,炒)30枚,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朮1兩,木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黃連(去須)1兩。

主治

積聚,心腹脹滿,甚則泄利及氣不升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

芍藥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

產後血氣攻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

芍藥(銼,炒)1兩,桂(去粗皮)半兩,黃耆(銼)3分。

主治

通身水腫,其脈沉遲。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米醋1合,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煩心勿驚,6-7日即愈。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用藥禁忌

勿食鹽。

《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

芍藥3兩,知母(焙)2兩,當歸(銼,焙)1兩,紅藍花2兩,荷葉蒂2枚(炙)。

主治

產後3-4日,惡露未盡,嘔吐不食,身體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再加蒲黃1錢匕,生地黃汁半合,煎6-7沸,去滓,空腹溫服,相次再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組成

芍藥1兩,桔梗(炒)1兩,桃仁7枚(去皮尖雙仁,炒),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升麻1兩,大黃(銼,炒)2兩,鬼臼1兩,甘草(炙)半兩,杏仁4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麝香半錢(研)。

主治

小兒中惡,心腹堅脹痛,顏色青黑,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1錢匕,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後各1服。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加麝香和勻。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組成

芍藥2兩,枳實(去瓤,麩炒)2兩,大黃(銼,炒)2兩,升麻2兩,當歸(切,焙)1兩。

主治

乳石發熱,堅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午各1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保命集》卷中

別名

黃芩芍藥湯、白芍藥湯、當歸芍藥湯

組成

芍藥1兩,當歸半兩,黃連半兩,檳榔2錢,木香2錢,甘草2錢(炙),大黃3錢,黃芩半兩,官桂2錢半。

功效

活血調氣,清熱解毒;下血調氣。

主治

溼熱痢,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裏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妊娠痢疾,腹痛口渴,後重裏急之證。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食後溫服。

加減

血痢,漸加大黃;汗後髒毒,加黃柏半兩。

用藥禁忌

此方惟真有實熱者可用,若假熱假實者誤服則死;痢疾初起有表證,久痢屬虛寒者,不宜使用本方。

藥理作用

芍藥湯配伍檳榔作用的實驗研究《中成藥研究》(1987;11:45)芍藥湯由芍藥、當歸、黃連、大黃、肉桂、檳榔、木香、炙甘草九味藥組成。就芍藥湯、去檳榔芍藥湯的藥理作用,進行動物實驗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①急性毒性試驗,芍藥湯組小鼠死亡爲11/12只;去檳榔組無死亡。二組差異P<0. 001。②測驗對兔離體腸管活動的影響。在劑量在4×10-2、2×10-2、1×10-2時,芍藥湯組能使腸管出現急劇而振幅上升,進而消失的抑制現象。③殺菌作用測試。芍藥湯組在1:5,1:10時有殺菌作用,1:20無作用;去檳榔組在1:5有殺菌作用,1:10:20均無作用。④對痢疾桿菌感染的預防治療作用測試。芍藥湯組小鼠存活爲6/10只,去檳榔組無一存活,兩組差異P<0.02,實驗認爲檳榔在芍藥湯中尚有加強清熱解毒作用。

臨牀應用

1.桿菌性痢疾:用芍藥湯去大黃,製成芍藥合劑,治療桿菌性痢疾54例,全部治癒出院。製法與服法:將方中揮發性藥物如當歸、肉桂及廣木香用蒸氣蒸餾,其它非揮發性藥物採用20%乙醇滲濾,按照《藥典》規定,以1:1製成流浸膏。成人每次2Oml,日服4次,連服1周。兒童酌減。54例中1日內退燒者22例(40.75%),3日內退燒者13例,5日內退燒者4例,其餘病例在入院初體溫即正常。排便次數在服藥3日內正常者22例,4日內正常者8例,一週內正常者14例,1周後正常者10例。腹痛及裏急後重大多數病例在5日內消失,而嚴重的毒血癥現象,均在3日內消失,狂躁不安、四肢痙攣都在1日後消失。大便鏡檢多數在1周內恢復正常。少數在2周內轉爲正常。芍藥合劑與磺胺類藥物治療桿菌性痢疾之療效作對照,並無遜色。其中有4例急性菌痢和1例慢性菌痢曾用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改用本方而收效。芍藥合劑對腸炎療效亦佳,在應用中無任何副作用。
2.痔瘡脹痛:劉某某,女,48歲。混合痔伴靜脈及血栓形成,舌質紅,苔黃,脈滑。以芍藥湯加枳殼、銀花,服4劑後脹痛消除。

各家論述

1.《保命集》:《經》曰:溲而便膿血。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2.《杏苑》:本方以芩、連之苦寒以清溼熱;木香、檳榔之辛溫以行滯氣;白芍、歸尾活血養血;大黃下溼熱之鬱積;桂心通和營衛;甘草緩中和藥。
3.《醫方集解》:此足太陰、手足陽明藥也。芍藥酸寒,瀉肝火,斂陰氣,和營衛,故以爲君;大黃、歸尾破積而行血;木香、檳榔通滯而行氣;黃芩、黃連燥溼而清熱。蓋下痢由溼熱鬱積於腸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澀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調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熱以爲反佐也。
4.《成方便讀》:此方用大黃之盪滌邪滯;木香、檳榔之理氣;當歸、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溼熱而起,故用芩、連之苦寒,以燥溼清熱;用芍藥、甘草者,緩其急而和脾。
5.《方劑學》:本方治法,是以調和氣血爲主,兼以清熱解毒,方中重用芍藥,配當歸調和營血,配甘草緩急止痛;黃連、黃芩苦寒燥溼以解腸中熱毒。在本方中,大黃配芩、連則清中有瀉,導熱下行;配木香、檳榔能行氣導滯;皆屬“通因通用”之法。方中肉桂,配在苦寒藥中是爲“反佐”,能防止苦寒傷陽,冰伏溼熱之邪;配和血藥則有加強行血之功。

附註

黃芩芍藥湯(《明醫指掌》卷九)、白芍藥湯(《醫家心法》)、當歸芍藥湯(《金鑑》卷五十三)。

《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方

組成

赤芍藥1兩,黃芩半兩,當歸(銼,焙乾)半兩,柴胡半兩,肉桂1分,甘草(炙)1分。

主治

小兒寒熱往來。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8分盞,加生薑2片,大棗2枚,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組成

赤芍藥1兩,黃耆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切,焙)1兩,續斷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1兩。

主治

傷折惡血不散,腫痛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

赤芍藥1一兩,芒消(別研)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大麻仁3分(研如膏),大黃(銼,炒)2兩,當歸(切,炒)2兩。

主治

產後大小便不通,腹脹氣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加芒消末半錢匕,溫服。以利爲度。

製備方法

上揀四味爲粗末。入大麻仁同研令勻。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

芍藥1兩,人蔘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煙出)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甘草(炙)3分,當歸(微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

主治

婦人月水來腹痛,煩悶體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

芍藥3分,防風(去叉)3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3分,葛根(銼)1兩,黃苓(去黑心)半兩,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裂)1兩,白朮半兩,人蔘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芎半兩,竹瀝(旋入)半兩,升麻半兩,牛膝(去苗,銼,微炒)半兩,石膏(碎)半兩,陳橘皮(湯會白,焙)半兩,羚羊角(鎊屑)半兩,五加皮(炙)半兩。

主治

中風半身不隨。

用法用量

每用藥12錢匕,以水4盞,煎取2盞,去滓,加竹瀝1合,更煎3沸,分3次溫服,空心、午時、夜臥各1服。

製備方法

上除竹瀝外,如麻豆大。

《幼科發揮·附方》

組成

白芍、澤瀉、甘草、大茴、薄荷、木香、茱萸、生薑。

主治

小兒夜啼泄瀉;小兒胎中受寒,成乳母好食生冷,或夜失蓋,冷氣侵襲兒腹,易夜多啼,面青白,而便亦青白。

附註

《慈幼心傳》本方用法:水煎服。

《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

芍藥2兩,熟乾地黃(焙)2兩,當歸(切,焙)2兩,防風(去叉)1兩,秦艽(去苗土)1兩,羌活(去蘆頭)1兩,防已1兩,芎1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3分。

主治

脈痹,營衛不通,四肢疼痹。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

芍藥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傷寒下利清谷,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腹痛兼嘔。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晚再服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

芍藥3兩,當歸(切,焙)3兩,黃苓(去黑心)3兩,黃連(去須,銼,炒)3兩,伏龍肝1兩半。

主治

傷寒後血痢,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

芍藥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豆蔻(去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木香3分。

主治

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或時泄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

芍藥1兩,牡丹皮1兩,莎草根(炒去毛)1兩,高良薑1兩,木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功效

補益臟腑。

主治

小腸虛冷,時發搐痛,不思飲食;或時乾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煎至7分,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組成

芍藥1兩,五味子1兩,芎3分,牡丹(去心)3分,玄蔘3分,當歸(切,炒)3分,人蔘3分,麥門冬(去心,微炒)3分,白茯苓(去黑心)3分,生乾地黃(焙)3分,白薇(去苗)3分,甘草(炙)3分。

主治

產後虛羸瘦瘁,肌肉不澤,氣血不充,或寒或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外臺》卷四引《深師方》

組成

芍藥5分,黃連4分,甘草2分(炙),黃芩2兩,桂心2兩,栝樓2分。

主治

溫毒病及吐下後,有餘熱而渴者。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3升,分3服,日令盡。

製備方法

上切。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組成

芍藥3兩,黃耆(去蘆頭)2兩,乾薑(炮裂)2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去蘆頭,切,焙)2兩。

主治

虛勞裏急,少腹發痛,氣引胸脅,或心痛短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分(拍碎),大棗2枚(去核),煎至7分,去滓,加飴糖1分,再煎令沸,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組成

赤芍藥2兩,防己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獨活(去蘆頭)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葛根(銼)1兩半,半夏(湯洗去滑,薑汁制)1兩。

主治

腳氣腫滿,胸膈痞塞,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5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近晚各1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

芍藥3分,地骨皮3分,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半兩,石膏(碎)1兩,當歸(切,焙)3分,鱉甲(醋浸,炙黃)1兩,白朮1兩。

主治

骨蒸羸瘦,背髆煩疼,頭痛寒熱,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食後各1次。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千金》卷二引《逐月養胎法》

別名

芍藥飲

組成

芍藥4兩,生薑4兩,厚朴2兩,甘草3兩,當歸3兩,白朮3兩,人蔘3兩,薤白(切)1升。

功效

補土生金,散寒除痛。

主治

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時寒慄,腰背苦冷而痛,目(目巟??)(目巟??)者。

用法用量

以水5升,清酒4升,合煮取3升,分3服,日3夜1。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取專走陽明之薤白一味,以開泄經氣;即用善護子氣之芍藥助之;以參、術、當歸、生薑、甘草,外佐薤白,內助芍藥。一服而轉危就安,且無風藥動搖胎息之患。世醫鹹謂蔥白安胎,不知薤白之功更勝;用厚朴者,以其時時小便有所下,借《內經》潔淨府之一法也。

附註

芍藥飲(《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千金》卷三

組成

白芍藥5兩,乾地黃5兩,牡蠣5兩,桂心3兩。

主治

產後虛熱頭痛,亦治腹中拘急痛者。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產後虛熱虛煩,渾是虛火上炎之候,芍藥、地黃專清血熱,恐其閉拒,乃以桂心散之,牡蠣能解虛熱上蒸之頭痛,以其鹹降也。

附註

本方加黃芩,名“桂心牡蠣湯”(見《活人書》)“桂心牡蠣散”(見《普濟方》)。

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

赤芍藥6兩,桔梗5兩,杏仁5兩。

主治

寒氣猝客於五髒六腑中則發心痛。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組成

赤芍藥1兩,車前子葉1兩,木通1兩。

主治

胞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製備方法

上銼細。

《傷寒微旨》捲上

組成

芍藥1兩,荊芥穗1兩,石膏3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傷寒無汗惡風,脈浮數,或緊或緩,三部俱有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1塊(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3-5服後,猶惡風,再加生薑1塊,大棗3個,煎法如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續名醫類案》引伍氏方

組成

炒白藥、薏仁、茯苓、地骨皮、銀花、百合、山藥、建蓮。

主治

痘巳破碎,聲不啞,毒不陷者。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

芍藥1兩,黃耆(銼)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熟乾地黃1兩(焙),阿膠(炒燥)半兩。

主治

虛勞少氣,脅下妨悶,腹中拘急,少腹痛,脣乾口燥,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飴糖少許,再煎1-2沸,食後分2次溫服,夜臥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

芍藥半兩,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熟)半兩,甘草(微炙,銼)半兩,黃連(去須)1兩。

功效

利心肺。

主治

目小眥赤脈。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

赤芍藥2兩,大黃(銼,炒)2兩,當歸(切,焙)2兩,芎2兩,桂(去粗皮)3兩,人蔘3兩,細辛(去苗葉)3兩,桃白皮1握洗,真珠末半兩,雄黃(研)3分。

主治

氣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別名

大黃散

組成

赤芍藥3兩,桑根白皮(銼)3兩,瞿麥穗2兩,大黃(銼,炒)2兩,榆白皮(銼)2兩,防葵(去蘆頭)2兩,麻子仁(研如膏)2兩。

主治

大小便不通;心腹滿悶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腹溫服,日晚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粉末,與麻子仁拌勻。

附註

大黃散(《普濟方》卷三十九)。

《聖濟總錄》卷三十

組成

芍藥1兩,黃苓(去黑心)1兩,羚羊角(鎊)1兩,甘草(炙,銼)1兩,大青3分,升麻2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主治

傷寒後,心熱口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3-7片,煎至8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1-2沸,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

組成

赤芍藥1兩半,羚羊角(鎊)1兩,玄蔘1兩,防風(去叉)1兩,黃芩(去黑心)1兩,蔓荊實3錢,甘菊花3錢。

主治

熱毒攻目眥,目腫起有膿汁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馬牙消1錢匕.食後、臨臥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外臺》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

芍藥2兩,細辛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當歸2兩,吳茱萸2兩,獨活2兩,乾地黃2兩,生薑5兩,桃仁40枚(去皮尖雙仁,碎)。

主治

中毒風腫,心腹痛達背,迫氣前後如疰痛。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爲4服。

加減

宜利者,加大黃2兩。

製備方法

上切。

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生菜。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組成

芍藥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人蔘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藿香葉半兩,白芷半兩,生蘆根1兩,甘草(炙)1分。

主治

傷寒後壯熱,骨肉疼痛,頭重嘔噦。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

芍藥1兩,牡丹皮1兩,玄蔘1兩,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白蘞1兩,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焙),人蔘1兩。

主治

婦人血風勞氣,骨節疼痛,寒熱頭眩,眼睛疼,心虛恍惚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幼科折衷》捲上

組成

白芍、澤瀉、薄桂、甘草。

主治

小兒溼熱積滯於大腸,而成脫肛者。

附註

治上證,宜少加大黃以瀉其積滯之氣。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

赤芍藥1兩,黃柏(去粗皮,炙)1兩,地榆1兩。

主治

血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漿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

生白芍。

主治

痘痛。

用法用量

磨酒服。

《瘟疫論》捲上

組成

白芍1錢,當歸1錢,檳榔2錢,厚朴1錢,甘草7分。

主治

瘟疫戰汗後,復下後越2-3日,反腹痛不止,欲作滯下,無論已見積、未見積。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

加減

裏急後重,加大黃3錢;紅積,倍芍藥;白積,倍檳榔。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