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縣級醫院2012年版) 2013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縣級醫院版)》由衛生部於2012年12月27日衛辦醫政發〔2012〕156號印發。

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縣級醫院版)

一、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草案)》(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09,26(9):449–52),《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共識(2008,杭州)》(《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152–158)。

1.有嘔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噁心、軟弱無力或眩暈、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貧血、氮質血癥及發熱表現。

3.胃鏡檢查確診爲上消化道出血,且僅需藥物治療者。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草案)》(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09,26(9):449–52),《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共識(2008,杭州)》(《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152–158)。

1.一般治療:臥牀休息及維持生命體徵平穩,必要時輸血補充血容量。

2.應用各種止血藥物、抑酸藥物、保護胃粘膜藥物。

3.內鏡等檢查明確病因後,採取相應診斷病因的治療(轉出本路徑,進入相應的臨牀路徑)。

(四)標準住院日爲7-10日。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編碼。

2.有嘔鮮血、嘔吐咖啡渣樣物、黑便等表現,懷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鏡檢查且無胃鏡禁忌者。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2)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

(3)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腹部超聲;

(4)胃鏡檢查。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抗核抗體、ANCA等自身抗體檢查;DIC相關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需輸血患者)等。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根據年齡、基礎疾病、出血量、生命體徵和血紅蛋白變化情況估計病情嚴重程度,囑禁飲食、臥牀休息並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必要時通知病危。

2.建立快速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

3.對有活動性出血或出血量較大的患者,必要時應置入胃管進行胃內冷開水降溫及正腎素的血管收縮治療。

4.輸血指徵:

(1)收縮壓<90mmHg,或較基礎收縮壓降低≥30mmHg,或心率>120次/分。

(2)血紅蛋白<70g/L,高齡、有基礎心腦血管疾病者輸血指徵可適當放寬。

5.抑酸藥物:

(1)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有利於止血和預防出血。

(2)H2受體拮抗劑(H2RA)僅用於出血量不大、病情穩定的患者。

(3)維生素C、維生素B6促進粘膜修復及止吐藥物的應用。

6.生長抑素、垂體後葉素:必要時選用。

7.必要時可以選用止血藥;中醫中藥治療。

8.內鏡檢查:

(1)繫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關鍵檢查,須爭取在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

(2)應積極穩定循環和神志狀況,爲內鏡治療創造條件,檢查過程中酌情監測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八)出院標準。

經內鏡檢查發現出血已經停止,但未明確出血病竈者,全身情況允許時可出院繼續觀察。

1.生命體徵平穩,尿量正常。

2.恢復飲食,無再出血表現。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因內鏡檢查而造成併發症(例如穿孔、誤吸),造成住院時間延長。

2.因消化道出血而誘發其他系統病變(例如腎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建議進入該疾病的相關途徑。

3.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生命體徵不穩定、休克、意識障礙等均屬高危患者,在胃鏡檢查後可能需要特殊治療手段。

4.通過內鏡檢查已明確出血病因,轉入相應臨牀路徑。

5.入院後72小時內不能行胃鏡檢查或患者拒絕胃鏡檢查者,應轉出本路徑。

(十)參考費用標準:4000-7000元。

二、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ICD-10:K92.204)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日     出院日期:          日   標準住院日:7–10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完成病歷書寫

□ 安排入院常規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及病情評估

□ 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 簽署輸血、內鏡和搶救同意書

□ 仍有活動性出血,無法控制者,須請相關科室(外科、放射科、ICU)會診,必要時轉入其他流程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入院檢查

□ 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 完成內鏡檢查,必要時內鏡下止血

□ 仍有活動性出血,無法控制者,須請相關科室(外科、放射科、ICU)會診,必要時轉入其他流程

長期醫囑:

□ 內科護理常規

□ 一級/特級護理

□ 病重/病危

□ 禁食水,記出入量

□ 靜脈輸液(方案視患者情況而定)

□ 靜脈抑酸藥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 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

□ 輸血前檢查(血型、Rh因子,可經輸血傳播的常見病相關指標)

□ 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腹部超聲

□ 胃鏡檢查前感染篩查項目

□ 止血藥(必要時)

□ 輸血醫囑(必要時)

□ 心電監護(必要時)

□ 吸氧(必要時)

□ 保留胃管記量(必要時)

□ 建立靜脈通路,必要時插中心靜脈導管,監測中心靜脈壓(必要時)

□ 血氣分析(必要時)

□ 吸氧(必要時)

長期醫囑:

□ 內科護理常規

□ 一級/特級護理

□ 病重

□ 禁食水,記出入量

□ 靜脈輸液(方案視患者情況而定)

□ 靜脈抑酸藥

臨時醫囑:

□ 止血藥(必要時)

□ 吸氧(必要時)

□ 監測血色素變化

□ 輸血醫囑(必要時)

□ 保留胃管記量(必要時)

□ 心電監護(必要時)

□ 監測中心靜脈(必要時)

□ 胃鏡檢查,必要時內鏡下止血

主要

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宣教(消化道出血和胃鏡檢查的知識)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日期

住院第3–9天

住院第4-10天

(出院日)

□    已經完成內鏡檢查,病因已經明確,根據病因進入相關流程

□    觀察有無胃鏡檢查併發症

□    上級醫師查房,決定將患者轉入其他疾病流程,制定後續診治方案

□    住院醫師完成病程記錄

□    決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許患者進流食

□    繼續監測重要臟器功能

□   仍有活動性出血,無法控制者,須請相關科室(外科、放射科、ICU)會診,必要時轉入其他流程

□    上級醫師查房,明確是否出院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屬今天出院

□    完成出院記錄、病案首頁、出院證明書

□    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出院後注意事項

□    將出院小結及出院證明書交患者或其家屬

長期醫囑:

□    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一級/特級護理

□    抑酸藥

□    既往用藥

□    開始進流食(出血已止者)

□    靜脈輸液(出血已止者可適當減少輸液量)

臨時醫囑:

□    針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療(必要時)

□    止血藥(必要時)

□    根據病情,酌情複查血常規

□    記24小時出入量

□    上腹部CT(必要時)

□   吸氧(必要時)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心理與生活護理

□   指導患者飲食

□    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交費等事項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表單下載:上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表單.doc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