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黃散

處方

大黃 黃連 黃芩各120克

製法

上藥三味,研細末。亦可爲丸。

功能主治

治黃疸,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每服2克,一日三次。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瘍醫大全》卷十七:三黃散

處方

生地(爲君)蒲黃(爲臣)牛黃(爲佐)冰片(爲使)

製法

上藥共爲極細末。

功能主治

治頭癰,面癰,小兒丹毒。

用法用量

用芭蕉根計或側柏葉汁和蜜調敷患處;若兼陰症,腫硬不消,因氣凝血滯,或痰塊結而不散,宜用薑汁、蔥汁調敷。

摘錄

《瘍醫大全》卷十七

《聖惠》卷八十四

方名

三黃散

別名

三黃湯

組成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梔子仁1分。

主治

小兒天行病,發黃,心腹脹急。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附註

三黃湯(《普濟方》卷三六九)。

《衛生總微》卷十七

方名

三黃散

組成

黃連(去須)半兩,黃芩3分,甘草半兩,玄胡索(去皮)半兩。

主治

小兒因損傷,敗血不出,但傷不斷者。

用法用量

每服1分,用童便半小盞,酒三分之二,同煎4-5沸,熱服。取下惡物,立愈。

製備方法

上爲末。

《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

方名

三黃散

組成

鬱金(大者3個),巴豆3粒,皁角7條。

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喉中有涎。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小兒半字,用冷茶調下。

製備方法

鬱金,大者3個,以1個破作2邊,用巴豆1粒去殼入在鬱金內,用線系定。用水1盞,皁角6條截斷,同鬱金煮幹爲度,去皁角。又用一個如前入巴豆1粒,只以溼紙裹,入火炮,候紙幹取出。又以1個生用,並巴豆1個亦生。通前共生熟3枚。先以鬱金焙乾爲末,後以巴豆3粒入鉢內研,入鬱金令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方名

三黃散

組成

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苦蔘1兩。

主治

傷寒發黃,服藥瘥後,未全除,餘熱發動。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米飲調下,1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方名

三黃散

組成

黃丹2兩(水飛),黃柏皮(去粗皮)4兩,黃連(去須)4兩,白礬1兩(枯)。

主治

漏瘡。

用法用量

津唾調敷。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