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2017年04月29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桑椹

桑椹

桑椹爲中藥名,出《新修本草》。爲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乾燥果穗[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拉丁名

Fructus Mor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英文名

mulberry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別名

桑實、桑果、桑棗、桑椹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葚、桑實、桑果、桑棗、烏椹

來源

桑椹爲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乾燥果穗[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桑椹爲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果穗[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桑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性味歸經

桑椹味甘、酸,性寒;入肝、腎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椹的功效與主治

桑椹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祛風,生津潤腸的功效,治眩暈,失眠,耳聾,目昏,消渴,便祕,瘰癧、腸燥便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椹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椹的化學成分

桑椹含芸香苷,花青素苷,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糖類,脂肪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椹的藥理作用

桑椹油中主成分爲亞油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7.

桑椹的食用價值

桑椹爲桑科落葉喬木植物桑樹的果穗,又名桑果,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爲補益上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要在江蘇、浙江、湖南等地,每年4~6月果穗呈紅紫色時採收。

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椹又被稱爲“民間聖果”。

它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素等成分,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爲“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喫桑椹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

桑椹的營養價值

1.桑椹中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桑椹含有烏髮素,能使頭髮變的黑而亮澤;

3.桑椹有改善皮膚(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

4.桑椹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可以防癌抗癌;

5.桑椹主入肝腎,善滋陰養血、生津潤燥,適於肝腎陰血不足及津虧消渴,腸燥等症;

6.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

桑椹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尤其適合肝腎陰血不足者,少年發白者,病後體虛、體弱、習慣性便祕者;

2.體虛便溏者不宜食用,兒童不宜大量食用。

桑椹的食療功效

桑椹味甘酸、性寒,入肺、肝、腎、大腸經;

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止渴解毒、養顏等功效;

適用於陰血不足、頭暈目眩、盜汗及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祕等症。

桑椹的食用建議

生食每次20~30顆

洗淨鮮用,亦可曬乾或略蒸後曬乾用。未成熟的桑椹不能喫。

1.桑椹汁:新鮮桑椹200克,洗淨,搗爛如泥,用紗布絞汁,以溫開水送服即可;

2.桑椹酒:新鮮桑椹150克,低度燒酒150毫升。新鮮桑椹洗淨,搗爛後絞汁,將果汁倒入燒酒,攪勻服用;

3.桑椹膏:新鮮桑椹1000克,蜂蜜300克,桑椹攪汁,煎熬成稀膏,加蜂蜜一同熬至稠厚,待冷服用。

熬桑椹膏時宜選用瓷器,忌用鐵器。

桑椹的藥典標準

品名

桑椹

Sangshen

MORI FRUCTUS

來源

本品爲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果穗。4~6月果實變紅時採收.曬乾,或略蒸後曬乾。

性狀

本品爲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l~2cm.直徑0.5~0.8cm。黃棕色、棕紅色或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鑑別

本品粉末紅紫色。內果皮石細胞成片,淡黃色,表面觀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壁厚,孔溝和紋孔明顯。內果皮含晶細胞成片,每個細胞含一草酸鈣方晶,方晶直徑7~11μm,花被薄壁細胞充滿紫紅色或棕紅色色素塊,非腺毛單細胞,多碎斷,長短不一,直徑12~45μm.有的足部膨大。草酸鈣簇晶散在或存在於花被薄壁細胞中,直徑3~22μm.種皮表皮細胞黃棕色,表面觀類長方形或多角形,直徑7~18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孔溝明顯。

檢查

水分

不得過18.0%(附錄ⅨH第一法)。

總灰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8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性味與歸經

甘、酸,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祕。

用法與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