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珍丸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七珍丸

拼音名

Qizhen Wan

性狀

本品爲硃紅色的水丸;氣芳香濃郁,味辣、微苦。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
  不規則塊片無色透明,邊緣多平直,有棱角,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草酸鈣簇晶直徑 8~24μm,存在於類圓形薄壁細胞中。
  體壁碎片無色,表面有極細的菌絲體。
  體壁碎片淡黃色至黃色,有網狀紋理及圓形毛窩,有時可見棕褐色剛毛。
  不規則碎塊金黃色或橙黃色,有光澤。
  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

處方

殭蠶(炒) 160g 全蠍 160g 麝香 16g 硃砂 80g雄黃 80g 膽南星 80g 天竺黃 80g 巴豆霜 32g寒食曲 160g

製法

以上九味,除麝香、巴豆霜外,雄黃、硃砂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餘殭蠶等五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與上述粉末(取出硃砂適量作包衣用)配研,過篩,混勻。
  用水泛丸,低溫乾燥,用硃砂粉末包衣,即得。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定驚豁痰,消積通便。
  用於小兒急驚風,身熱、昏睡、氣粗、煩燥,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祕結。

用法與用量

口服,小兒三至四個月,一次3 粒;五至六個月,一次 4 ~5粒;週歲,一次 6~7 粒;一日 1~2 次,週歲以上及體實者酌加用量,或遵醫囑。

規格

每200 粒約重3g

貯藏

密封。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博濟》

別名

四神煎、草四神煎

組成

肉蓯蓉半斤(細切,酒煮,爛研成膏),補骨脂(炒)2兩,巴戟天(去心)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1兩,胡桃仁(研)1兩。

功效

補真益氣,壯腰膝,進飲食。

主治

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熱酒化下,日3服。

製備方法

上將後6味搗研成末,與蓯蓉膏同研勻,更入煉蜜搗300-500百杵爲丸,如梧桐子大。

附註

四神煎(原書同卷)、草四神煎(《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

細辛1錢半,川靈脂1錢半,直殭蠶(炒)1錢半,白附子1錢,硃砂半錢,全蠍4個(焙)。

主治

諸風,頑痰壅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大南星生爲末,煮糊爲丸,如麻子大。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七珍丹”。

《普濟方》卷三三二

組成

斑蝥(炒)、水蛭(炒)、虻蟲(炒)、乾漆(炒)、當歸(酒浸)、桃仁、蘇木。

功效

行氣血。

主治

月水不調。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空心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多用醋煎汁,打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