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俞 2015年11月1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氣俞爲經穴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5.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3. 。出《鍼灸甲乙經》。即京門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5.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3. 。京門爲經穴名(Jīngmén GB2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出《脈經》。代號GB25[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別名氣府、氣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屬足少陽膽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爲腎的募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京:同“原”;門:門戶[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穴爲腎募,腎主一身之原氣,此爲原氣募集之處,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位置

位於上腹部,第十二肋骨遊離端的下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側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位於側腰部,當第十二肋骨遊離端下際(《鍼灸甲乙經》、《鍼灸集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另說“一頭齊神闕,一頭齊命門,折中是穴”(《循經考穴編》):“臍上五分,旁開九寸半”(《類經圖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和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功能主治

有和胃溫腎、化氣利水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主治腰、腎等疾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如腰脊痛、項背寒、肩胛內廉痛、脅肋痛、腹脹、小便不利、溺黃、小腹痛、洞泄下痢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腎炎、腸疝痛、肋間神經痛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主治腹脹,腹痛,腸鳴,泄瀉,腰痛;以及腎炎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56.

直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