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盆腔炎   現代醫學病名。係指子宮、輸卵管、卵巢、子宮旁組織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總稱。盆腔炎以輸卵管炎爲較多見。若炎症侷限於輸卵管及卵巢,通常稱附件炎。根據發病過程及臨牀表現有急、慢性之分。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少腹疼痛,帶下多,月經不調等。這些證候分別歸屬於帶下、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症、癥瘕、產後發熱、熱入血室等範圍。急性期以發熱、惡寒爲主,兼有下腹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口乾喜飲,苔黃脈數等,治宜清熱利溼,化瘀解毒,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若熱入血室,症見寒熱往來,心煩喜嘔等症,治宜和解少陽,用小柴胡湯加減。慢性炎症主要表現爲下腹墜脹疼痛,腰骶痠痛,白帶增多,月經異常、痛經及不孕等。如帶下量多質稀,爲溼從寒化,治以完帶湯;若帶下色黃、尿頻或痛,爲溼從熱化,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若以痛經或癥瘕爲主症者,當以活血止痛,化瘀散結爲治則,用桂枝茯苓丸加減,亦可用千年健、追地風、川斷、歸尾、防風、乳香、沒藥、紅花、血竭、透骨草、五加皮作腹部熱敷法(上藥製成粗末,裝紗布袋內蒸30分鐘,乘熱敷下腹部,一日一次),或用紅藤湯(紅藤、敗醬草、桃仁、赤芍、蒲公英)作煎劑保留灌腸。並可結合臨牀症狀進行辨證論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