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李約瑟逝世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995年3月24日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博士逝世。

李約瑟英文名爲約瑟夫·尼達姆,因崇拜中國文化尤其是道教創始人老子(李聃)故取中文名李約瑟,字丹耀,別號十宿道人,勝冗子。

李約瑟1900年12月9日生於倫敦。他曾在劍橋大學岡維爾·基茲學院學醫, 24歲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同年與李大斐結爲伉儷,後來兩人都成爲享譽世界的胚胎生化學家,並雙雙當選爲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31歲時出版了《化學胚胎學》,又出版《生物化學形態學》和《胚胎學史》,被譽爲“化學胚胎學之父”。

三十年代,在與當時來劍橋求學的魯桂珍等3名中國研究生的接觸中,中國學生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激發了李約瑟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並立意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1942年,他受聘爲英國駐華大使館中英科技聯絡處主任,從而親自在中國實地考察,收集資料,併成立了中英科學合作館。他正式成立了李約瑟研究所,以集中人力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1954年《中國科技技術史》第一卷問世,並計劃完成7卷34冊。

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李博士援引中西史科,逐一比較中西技術發明的年代和傳播,詳盡介紹了中華民族在天文、醫藥、化學、物理等領域的卓傑成就和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史》被譽爲“20世紀最佳西方漢學鉅著”。李約瑟對增進西方世界認識中國科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7年,李約瑟博士的夫人李大斐去世。1990年,博士與他寫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最重要的合作者魯桂珍結爲伴侶。李博士曾多次訪華。在1960—1964年間擔任中英友好協會會長,1980年被中國科學院授予中國科學院科學史研究所名譽教授,1990年6月,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把該臺新發現的一顆行星命名爲“李約瑟”,在茫茫的太空中留下李約瑟光輝的名字。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