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和分子藥物研究院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2年4月28日,華僑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和分子藥物研究院成立揭牌,慶典活動在泉州校區陳嘉庚紀念堂舉行。自此,因僑而立、以僑而興的華僑大學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戴維·格羅斯(David J.Gross)受邀出席了當天的揭牌儀式,並受聘爲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華僑大學新成立的生物醫學學院和分子藥物研究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該學院院長徐瑞安教授介紹說,我們與伊利諾伊大學已簽署建立藥學“本-碩-博”聯合培養體系協議,並與牛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奧克蘭大學、新西蘭皇家科學研究院等國際著名科研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爲打造與國際接軌的辦學模式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據悉,華僑大學分子藥物學研究院現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工程4個碩士點和1個生物化工博士點,新增的生物醫學學院將開設藥學本科專業,擬於今年秋季招收30名本科新生。

早在1962年,爲擴大學校辦學規模,更好履行爲僑服務和爲當地經濟建設發展服務的辦學使命,華僑大學便成立了醫學系。在短短几年時間裏,華大就爲海內外培養了一批優秀醫療人才。而後,由於種種原因,醫學系停辦後未再恢復。

“作爲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醫學已逐漸成爲海內外衆多知名高校迅速提升綜合實力和知名度的重要學科。”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告訴記者,近年來,華大亦十分重視生物醫學學科建設。

2005年底,華僑大學引進國際知名分子醫學家徐瑞安教授,並創建了分子藥物學研究所,揭開了生物醫藥學科建設的序幕。幾年來,該研究所不僅爲華大爭取到了首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成功申報了“福建省生物醫藥工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廈門市海洋與基因工程藥物重點實驗室”、“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一系列項目,在新藥開發、藥理研究、臨牀治療等領域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