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2年2月13日,北京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成立3週年慶典暨北京大學、臺灣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成立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簽約儀式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行。新成立的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將推動四校在新藥研究領域的強強合作。

爲了有效構建北京大學創新藥物研發的綜合性大平臺,完成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任務,北京大學於2009年1月在“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整合藥學、基礎醫學生命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優勢資源,成立了北京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

據介紹,北京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2009年1月成立,經過3年發展,研究院已系統構建了從新藥發現到新藥開發的整個技術體系,建立了國際先進的藥物靶點發現與確認藥物高效篩選等10個單元技術平臺,並呈現出較強的社會服務功能

研究院的建立爲我國創新藥物的發現和研發提供了一個系統完整、技術先進的平臺,成爲我國新藥研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將推動兩岸四校在新藥研究領域的強強合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啓德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設計總師桑國衛院士,衛生部副部長劉謙等出席了活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啓德在致辭中指出,100年來藥物的不斷髮現和創新,使醫學和人類健康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同時創新藥物有力支撐着經濟發展。當前,發展中國家少有原始創新藥物,而如果依賴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藥物是不可持續和不現實的。他認爲,中國要有自己的創新藥物,中國創新藥物研發要有明確的終極目標,加強聯合,發揮優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在其報告中介紹,“十二五”創新藥物技術平臺的建設目標是:進一步強化和完善40個符合國際GCP規範、具有一定規模、獲得廣泛國際認可的新藥評價研究技術平臺,其中30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3~5個國家級綜合性新藥臨牀評價研究中心,並使其硬件設施、人才隊伍和關鍵技術建設等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具備牽頭實施創新藥物國際多中心臨牀評價研究的能力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