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傑氏國際系統微生物學學會(BISMiS)成立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1年5月19日,由伯傑氏手冊基金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伯傑氏國際系統微生物學學會(BISMiS)成立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全球頂尖科學家以及近400位微生物學者參加會議。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趙國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以及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黃力擔任大會共同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伯傑氏基金會主席Michael Goodfellow教授,BISMiS學會主席Jim T. Staley教授,黃力教授以及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相關領導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此次會議是伯傑氏基金會爲加強微生物純培養分離、描述、鑑定,規範化命名以及加強系統微生物學生物技術而召開的。伯傑氏手冊被譽爲微生物研究者的“聖經”,是微生物系統學研究中的權威工具書。伯傑氏手冊基金會首次將會議走出美國和歐洲,落戶北京,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5月20日至23日四天時間裏,主辦方將召開學術會議,會議議題爲“微生物系統學:理論、實踐與最新進展”,目的是集成生命科學的最新成就,革命性地推動微生物系統學發展並加強全球細菌和古菌分類學家的交流,努力促進新的微生物分離、描述、命名以及分類;同時作爲一個國際性倡導者來促進微生物系統學及多樣性的研究和應用,期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青年學者立志於系統微生物學的研究。

本次大會邀請了200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斯克裏普斯研究所Barry Sharpless教授作主題報告,系統微生物學領域多家國際權威刊物(如IJSEM、Antonie van Leeuwenhoek、Natural Products Reports)的主編和伯傑氏基金會全部11位董事參加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將圍繞微生物系統學和多樣性、古菌系統學和多樣性、系統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微生物系統學及其對生物技術研究的影響四個方面展開討論。爲鼓勵青年學者投身微生物系統學研究,會議還專門設立了青年科學家論壇。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