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實證 2016年03月0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裏實證爲證候名,亦稱內實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

1.裏實證指外邪化熱入裏,結於胃腸所出現的證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症見壯熱、煩渴、腹痛、便祕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2.裏實證指停痰、瘀血、食滯、蟲積等所致的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景嶽全書·傳忠錄》:“裏實者,或爲脹爲痛,或爲痞爲堅,或爲閉爲結,或爲喘爲滿,或懊𢙐不寧,或躁煩不眠,或氣血積聚,結滯腹中不散,或寒邪、熱毒深留臟腑之間。”治宜祛痰、理氣活血、消食導滯、殺蟲等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

實證指因邪氣盛而正氣尚未虛衰而致的證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2.。多由外邪侵入人體,或內臟功能失調,以致痰飲、水溼、瘀血等病理產物停留在體內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8.。與虛證相對。熱性病的實證,表現高熱,面赤,口渴,煩躁,譫語,或腹滿痛而拒按,便祕,尿短赤,舌質蒼老,苔黃幹糙,脈實有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2.。實證所結聚的邪氣以氣血鬱結、熱邪、水飲、停痰、食積、蟲積、癥瘕積聚等較爲常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2.。《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醫學心悟》:“假如病中無汗,腹脹不減,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稟厚,脈實有力,此實也。”由於致病邪氣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其臨牀表現亦不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8.。一般有發熱、腹脹痛拒按、胸悶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祕結、小便不利,脈實有力,舌苔厚膩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8.。治宜瀉實祛邪[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8.。實證有表實、裏實、實熱、寒實之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