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裏熱證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裏熱證

裏熱證爲證候名。指邪熱熾盛的裏證。即熱邪內傳,臟腑、氣血積熱,以身熱汗多,口渴引飲,心煩口苦,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或弦數等爲常見症的證候。多因病邪內傳或臟腑積熱所致。症見身熱汗多,渴欲引飲,心煩口苦,小溲短赤刺痛,舌紅苔黃,脈洪數或弦數等。《景嶽全書》卷一:“熱在裏者,爲瞀悶脹滿,爲煩渴喘結,或急叫吼,或躁擾狂越。”治宜清熱瀉火爲主。《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白虎湯主之。”《醫學心悟·傷寒主治四字論》:“熱邪入裏,皆爲裏熱,其在太陰則津液少,少陰則咽乾口燥,厥陰則消渴,仲景所謂急下之,而用大柴胡、三承氣者是也。”參見陽明經證:陽明經證亦稱陽明經病。《傷寒辨證·六經證治》:“傳至陽明,則目痛、鼻幹、不眠,宜升麻葛根湯。此證有在經在府之別。如目痛,鼻幹,微惡寒,身熱,脈浮洪,病在經也。”陽明經病又有在標在本說。在標宜辛涼解肌,在本宜清熱保津。《傷寒全生集·足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