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鈉血癥 2009年01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別名

老年高鈉血癥

疾病代碼

ICD:E87.0

疾病分類

老年病科

疾病概述

血清鈉水平>145mmol/L,並伴血漿滲透壓升高者,稱爲高鈉血癥。在老年人中常見,約佔60 歲以上住院病人的1%。輕度高鈉血癥可表現爲非特異的衰弱、頭痛、易激惹或嗜睡等症狀,嚴重高鈉血癥(血鈉>150mmol/L)則可出現震顫、抽搐、驚厥,或遲鈍、木僵、昏迷。

疾病描述

血清鈉水平>145mmol/L,並伴血漿滲透壓升高者,稱爲高鈉血癥。老年高鈉血癥,常見於高齡住院患者,主要因失水,少數因注射過多高滲NaCl 等引起。

症狀體徵

輕度高鈉血癥可表現爲非特異的衰弱、頭痛、易激惹或嗜睡等症狀,嚴重高鈉血癥(血鈉>150mmol/L)則可出現震顫、抽搐、驚厥,或遲鈍、木僵、昏迷。其臨牀體徵主要爲容量缺失和脫水,如體重減輕、皮膚彈性差、黏膜乾燥和體位性低血壓。此外,尚有原發疾病的表現如明顯多尿(尿崩症)、高熱(感染)等,若高鈉系注射高滲鹽水所致者,則有高血壓、呼吸困難和咳嗽等心衰表現。

疾病病因

        主要原因是攝水減少、失水增加,水丟失超過鈉丟失,如因隱性失水的高熱和呼吸深快,滲透性水樣腹瀉的胃腸疾病,未經控制的糖尿病所致的滲透性利尿。年老體弱、反應遲鈍、口渴感減弱等,在老年人常見;中樞性尿崩症,或因慢性腎病、高鈣血癥、低鉀血癥等所致的獲得性外周性尿崩症,在老年人亦可見;因鈉輸入過多者少見,常因治療不當所致。

病理生理

血鈉過高導致血液高滲狀態,使細胞內脫水,特別是腦細胞脫水,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

診斷檢查

診斷

血清鈉水平>145mmol/L,伴血漿滲透壓過高者即可確診。測定尿滲透壓有助於鑑別其病因:尿滲透壓<300mOsm/kg 者爲尿崩症(包括中樞性和腎性),>800mOsm/kg 者多爲不顯性失水、原發性飲水過少或鈉鹽輸注過多,介於二者之間者可爲部分性中樞性尿崩症、中樞性尿崩症並血容量減少,或腎性尿崩症以及滲透性利尿。進一步根據病史和禁水加壓試驗或測定血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等明確病因。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除血鈉水平升高外,尚可發現血細胞比容、血清滲透壓、BUN 和Cr 水平增高等血液濃縮改變。由於老年人腎濃縮功能下降,其尿滲透壓常無明顯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合併心衰和水腫時,心電圖可見異常表現。

鑑別診斷

1.尿崩症 又稱垂體性尿崩症,是垂體後葉分泌ADH 缺乏,其發病原因不明。臨牀特徵爲煩渴、多飲、多尿(日尿量可達5~10L)、尿相對密度低(1.001~1.005)、尿滲透壓低(50~200mmol/L)。臨牀上又分爲特發性尿崩症和繼發性尿崩症,後者是由於下丘腦垂體的腫瘤,腦部創傷、手術、炎症引起,當病變累及下丘腦口渴中樞而喪失口渴感時,往往因不能及時補充水分,而致嚴重脫水,甚至死亡。當懷疑尿崩症時應做禁飲加壓素試驗及血漿ADH 測定以明確診斷,必要時應做頭顱CT 和X 線檢查以排除垂體腫瘤。

2.腎性尿崩症 爲遺傳性疾病,臨牀表現與尿崩症相似。患者多爲男孩,出生後數月發病。此病注射加壓素後尿量不減,尿比重亦不增加,血漿ADH 濃度明顯升高,可與垂體性尿崩症相鑑別。

3.間質性腎炎及腎濃縮功能嚴重障礙 引起的病因衆多,除腎盂腎炎外,藥物(鋰鹽、地美環素等)、低鉀、高鈣、尿路梗阻、痛風等都可引起本病。表現高鈉血癥,多尿,脫水。根據病史,腎功能檢查及血清電解質測定可鑑別診斷。

4.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多見於老年患者,發病前有輕度糖尿病甚至不知有糖尿病,常因感染,應用利尿劑或糖皮質激素等誘發。臨牀表現除有高鈉血癥、脫水外主要爲神經系統症狀,如神志不清,嗜睡、偏癱、失語、抽搐等,易與腦血管意外相混淆。本症應與滲透性利尿劑所致的高鈉血癥鑑別。

5.特發性高鈉血癥 病因不明,臨牀少見。其診斷標準爲:①持續性高鈉血癥;②無明顯脫水和口渴感;③禁飲時尿液變爲高滲,說明機體仍有分泌ADH的能力;④腎小管對ADH 仍有反應,應用加壓素時可致水瀦留。有人認爲本病爲ADH 釋放“閾值升高”徵症候羣。

此外,還應與原發性醛固酮症、皮質醇增多症等內分泌性疾患相鑑別。

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 病因明確者應採取針對性的治療,以制止水分繼續丟失。

2.補充水分 能口服補充者,儘量口服補充;靜脈補充常需低張液體。單純性脫水者,可用5%葡萄糖水,必要時加小量胰島素;合併失鹽者,可補3/4 總補液量的5%葡萄糖水和1/4 的生理鹽水;合併低血壓者,宜先補充生理鹽水,以改善組織灌注。血鈉降低不宜過快以免發生腦水腫,通常血鈉下降每小時不應快於2mmol/L,以在48h 將血鈉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爲宜。

併發症

併發高血壓、心力衰竭或肺水腫、驚厥、昏迷等。

預後及預防

預後:取決於原發病因,如糖尿病高滲昏迷病死率高。

預防:補液時,還應注意補鉀和尿量,對於有心臟疾病者,應特別謹慎以防心力衰竭。

流行病學

高鈉血癥(hypernatremia)在老年人中常見,約佔60 歲以上住院病人的1%;據老年人屍檢病例統計,其發生率爲7.0%。在住院的老年人中,伴高鈉血癥者常加重相關疾病的病死率;伴高鈉血癥者病死率約爲40%,迅速發生的嚴重高鈉血癥,其病死率更高。

特別提示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補液時,還應注意補鉀和尿量,對於有心臟疾病者,應特別謹慎以防心力衰竭。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