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苦蘵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關於苦蘵

拼音名KǔZhī別名燈籠草、天泡子、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樸樸草、打額泡來源茄科酸漿屬植物苦蘵PhysalisPubescensL.,以果、根或全草入藥。夏秋採集,鮮用或曬乾。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用於咽喉腫痛,腮腺炎,急慢性氣管炎,肺膿瘍,痢疾,睾丸炎,小便不利;外用治膿皰瘡。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汁敷患處。注意孕婦忌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爾雅》郭璞注:蘵草,葉似酸漿,花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作葅食。2.《本草綱目》:酸漿、苦蘵,一種二物也,但大者爲酸漿,小者爲苦蘵,以此爲別。敗醬亦名苦蘵,與此不同。拼音名KǔZhī英文名all-grassofDownyGround-cherry別名蘵、黃蘵、蘵草、小苦耽、燈籠草、鬼燈籠、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響鈴草、響泡子來源藥材基源:爲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