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楼玉钥
概述:《重楼玉钥》为中医喉科著作。二卷(又有一卷本及四卷本)。主要内容:《重楼玉钥》上卷首列“咽喉说”等八篇咽喉病总论,详细论述了36种喉风的名称、症状、治法、末为治疗喉风的方药,以及牙疳、喉间发白(白喉)等症。卷下为“喉风针诀”,包括喉科疾病常用的十四经命穴、行针手法、补泻和禁忌。
-
白喉·疫毒凌心证
定义:白喉·疫毒凌心证(diphtheriawithpatternofepidemictoxinattackingheart)是指疫毒凌心,以咽喉疼痛,声嘶或失音,咽喉间白腐物满布,甚则阻碍呼吸,烦躁不安,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汗出如珠,脉细欲绝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忌大下亡津。见《时疫白喉捷要》。
-
郑梅涧
简介: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学家。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学术贡献: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重楼玉钥》全文在线阅读
-
鱼腮风
鱼腮风病名。系指生在面颊部之疔疮。《重楼玉钥》卷一:“是症生在腮颐酒腋边。两腮浮赤红肿,为双鱼腮;一边红肿者,为单鱼腮。”本病多因风热火毒上冲面颊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参见疔条。
-
鱼鳞风
鱼鳞风病名。系指悬雍垂肿起,色白如鱼鳞状的病证。《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蒂中之下,与松子风相似,但微肿处起白点,日久白点变成鳞,其鳞向下者是。”本病多由内有肺胃伏热作祟,又受外邪相引而致。故治宜宣散清热。方用六味汤加减。参见双松子风条。
-
坐舌莲花风
坐舌莲花风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坐舌莲花风,舌下浮肿多痰涎,初生一二瓣,渐至五六瓣,形似莲花。”即莲花舌。详该条。
-
双燕口风
双燕口风为病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两边,靠于上腭左右俱有。皆红肿不能吞咽,甚至肿出舌上来,连舌亦痛。治疗方法:宜靠肿处用刀轻轻刺破,切不可深。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治疗。
-
双松子风
双松子风为病名。多由上焦风热邪毒上冲咽喉而起。《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靠帝中下边,初起两边红紫如粟形大,逐时胀肿,起鳞向上者是,渐长如绿豆大,似松子一样,甚至黄皮裹住。及有莲子大者,斯难治也。”一边生者名单松子风,两边生者名双松子风,治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可选用紫地汤,清咽利膈汤等加减。
-
十八喉风
十八喉风为病证名。历代文献虽载喉风者有十二证(《喉科秘旨》)、十六证(《喉科杓指》)、十八证(《喉证全科紫珍集》、三十六证(《重楼玉钥》)等,然因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而有酒毒喉风、阴虚喉风、肺寒喉风、劳碌喉风等之分;因其发病后症状不同而有紧喉风、呛食喉风、脚根喉风、哑瘴喉风、叉喉风等之变。
-
舌根痈
舌根痈为病名。《重楼玉钥续篇》:“舌根生痈,红而且肿。”《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气喉
气喉为解剖学名称。喉为气道,故名。《喉风论》:“…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参见喉: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属肺系,上通于鼻。指呼吸出入之门户。故《重楼玉钥》卷上:“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此外亦有泛指今之口咽部或喉咽部者。
-
落架风
落架风病名。见《重楼玉钥》卷上。即颊车骨脱臼。俗称吊下巴。郑梅涧云:“此症或因酒后,或偶大笑,或大呵欠,致脱落下颏不得合架,口大开而不能咀嚼。虽属上热下虚,实由气血有亏,以致胲筋弛而不收”。治宜用手法复位并以布兜其下颏,系于项上。可内服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本病即今之颞下颌关节脱臼。
-
喉咙
概述:喉咙为人体解剖部位名称:1.气管;《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喉主天气。”张介宾注:“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重楼玉钥》卷上:“盖喉咙为息道…”泛指今之口咽部和喉咽部。《喉科金钥》卷上:“人言喉咙何也?
-
喉风针诀
喉风针诀喉风针灸治疗技术名称。用针法开导经络,疏通气机,可使邪热外达,风痰自解。行针时宜从少商、少冲、合谷三穴始,病重者先从囟会、前顶、百合、后顶、风府、颊车、风池诸穴针之;留肩井、尺泽、曲泽、小海、少海、商阳、中冲、照海、足三里、隐白诸穴。
-
单松子风
单松子风病名。系指帝中下一侧肿起如松子状,红赤疼痛的病证。见《重楼玉钥》卷上。详见双松子风条。
-
叉喉风
叉喉风为病名。多因风痰上涌,肺气壅塞,阻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甚或颈项亦肿,咽喉缩紧感,呼吸迫促等。《重楼玉钥》:“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治宜疏风解毒,消肿祛痰。可选用紫正散、清咽利膈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本病类今之急性喉炎。
-
叉喉
叉喉为病名,又名叉喉风。见《重楼玉钥》卷上:“严氏赤麐散:治一切喉痹、缠喉、双单鹅、叉喉恶症。”本病先见咽喉作紧,继而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故名叉喉。治宜疏风解毒,消肿祛痰。可选用紫正散、清咽利膈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本病类今之急性喉炎。
-
边头风
概述:边头风为病证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一边头痛如破,或左右红肿如核(指乳蛾)…惟下元虚者,多致此疾。宜投补剂,以四物汤加白芷服之。”内科头痛之偏于一侧者·边头风:边头风指内科头痛之偏于一侧者。前者治疗类似于乳蛾治法;后者,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爆骨搜牙
系指牙床红肿,牙齿剧痛,口中作烧生痰的病证。《重楼玉钥》卷上载:“牙匡之上,逐齿红肿,骨中极痛不可忍者,名爆骨搜牙。”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方用紫地汤加减。或用刀针在高肿处挑破排脓,或外吹冰硼散。
-
保元丹
《重楼玉钥》卷上处方稻草不拘多少。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普济方》卷一二○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1两,白术1两,山药1两,干姜(炮)1两,赤石脂1两,肉桂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老弱诸沉寒痼冷,小便滑数,大便时泄,腰腿脐腹疼痛,困倦,瘦虚食减。功能主治保养元气。
-
青冰散
处方:胆矾6克硼砂6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青鱼胆1个,将药末入胆内,阴干去皮,再研极细,加冰片0.6克,收固。功能主治:治喉闭,双单乳蛾。用法用量:吹入鼻孔中。摘录:《重楼玉钥》卷上《玉钥》卷上:方名:青冰散组成:胆矾2钱,硼砂2钱。主治:喉闭,双单蛾。
-
清露饮
处方:天冬3克(去心)麦冬3克(去心)生地3克熟地6克钗斛2.4克桔梗2.4克枳壳2.4克(麸炒)甘草1.8克枇杷叶1片(蜜炙,刷去毛)功能主治:治咽喉干燥塞疼,脉虚大者。用法用量:上加枇杷叶1片(蜜炙,刷去毛),以水2钟,煎8分,食后服。主治:慢喉风,脉虚大,面赤,咽干不渴。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
辛乌散
功能主治:治喉风,颈项及口外红肿,亦治牙床浮肿。摘录:《重楼玉钥》卷上《玉钥》卷上:别名:角药组成:赤芍梢1两,草乌1两,桔梗5钱,荆芥穗5钱,甘草5钱,柴胡3钱,赤小豆6钱,连翘5钱,细辛5钱,紫荆皮1两,皂角5钱,小生地5钱。凡颈项及口外红肿,即以角药敷之;附注:《卫生鸿宝》有茜草根、石菖蒲。
-
雪萼山人
雪萼山人即郑梅涧。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名医。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
-
真功丹
处方:大冰片0.3克真熊胆3克(阴干,临用乳细末)炉甘石3克(用羌活煎汤,煅七次,飞去脚,晒干用)硼砂3克牙消0.6克制法:共乳极细末。摘录:《重楼玉钥》卷上《玉钥》卷上:方名:真功丹组成:大冰片1分,真熊胆1钱(阴干,临用乳细末),芦甘石1钱(用羌活煎汤煅7次,飞去脚,晒干用),硼砂1钱,牙消2分。一切喉痈。
-
清肺利咽汤
兼痰郁,酌加瓜蒌、马兜铃、枇杷叶;主治:慢性咽炎合并咳嗽。方解:本方乃治白喉方“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的基础上化裁而成。方中南沙参清热养阴生津,生地滋养肾阴,麦冬滋养肺阴,玄参清虚火而解毒,丹皮凉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少佐薄荷散邪利咽,射干、山豆根解毒利咽,甘草调和诸药、解毒。
-
郑纪元
郑纪元即郑梅涧。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名医。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
-
牙齿焦黑
牙齿焦黑为症状名,又称齿黑、齿焦。指牙齿干燥发黑,没有光泽的表现。多见于温热病热极伤阴期,提示预后不佳。阴液受伤所致。齿焦有垢,为肾虚火盛,胃液未竭;1.危笃证候之一。病人牙齿忽然变黑,是足少阴肾经气绝的征候,病危笃,主死。后者宜从清洁口腔着手,可用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
-
内悬𤷍风
内悬𤷍风为病名。即里悬𤷍风。《重楼玉钥》卷上:“凡牙匡下浮肿为外悬𤷍。起生牙根内为里悬𤷍。红肿如蜒蝣样,渐次而长。”《重楼玉钥》卷上:“悬𤷍风……起生牙根内,为里悬𤷍。红肿如蜓蝣样,渐次而长。……生于内属恶证,却难治。”参见悬𤷍风:悬𤷍风为病证名。系牙龈肿胀为主症的病证。多由阳明胃火上灼所致。《喉风论》卷下:“此症生于牙床,初起生痰红肿,如蜒蚰状,以渐而长。发于牙床内者为内悬𤷍风,其患重;发于牙床外者,为外悬𤷍风,其患轻。”治宜清热泻火,消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
外悬𤷍风
外悬𤷍风为病证名。《重楼玉钥》卷上:“凡牙匡下浮肿,为外悬𤷍。凡外悬𤷍属善症,易治。”亦称外悬𤷍。悬𤷍风系牙龈肿胀为主症的病证。多由阳明胃火上灼所致。《喉风论》卷下:“此症生于牙床,初起生痰红肿,如蜒蚰状,以渐而长。发于牙床内者为内悬𤷍风,其患重;发于牙床外者,为外悬𤷍风,其患轻。”治宜清热泻火,消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
白喉·疫毒犯表证
定义:白喉·疫毒犯表证(diphtheriawithpatternofepidemictoxinassailingexterior)是指疫毒犯表,以咽痛,声音嘶哑,咽喉微红肿,上有白膜,伴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忌大下亡津。又名白缠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见《喉白阐微》)、白菌(《喉白阐微》)。
-
白喉·疫毒伤阴证
定义:白喉·疫毒伤阴证(diphtheriawithpatternofepidemictoxininjuringyin)是指疫毒伤阴,以咽喉疼痛,吞咽时加重,咽干舌燥,干咳无痰,咽喉微红肿并有白膜,或伴低热、头昏、神疲、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白喉·疫毒伤阴证的治疗:方药治疗:治法:养阴清肺。
-
白喉·火毒炽盛证
定义:白喉·火毒炽盛证(diphtheriawithblazingfire-toxinpattern)是指火毒炽盛,以咽痛较剧,声嘶,口臭,咽喉红肿、白膜满布,伴高热口渴、面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忌大下亡津。又名白缠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见《喉白阐微》)、白菌(《喉白阐微》)。
-
外悬(疒其)风
外悬(疒其)风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凡牙匡下浮肿,为外悬(疒其)…凡外悬(疒其)属善症,易治。生于内属恶症,却难治。稍医差迟,即能伤人。若白烂延至咽喉,及落尽面颊肉者,不治”。亦称外悬(疒其),参见悬(疒其)风条。
-
郑宏纲
郑宏纲即郑梅涧。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郑宏纲(约1727-187年)。集多年临证经验,由方成培整理成书,名《重楼玉钥》两卷。书中详析喉风证治,常内服、外治兼施。谓白喉发于肺肾本质不足者,遇燥气流行或多服辛烈之物而触发,治疗强调养阴清肺为首务,创喉科名方“养阴清肺汤”。
-
郑承瀚
郑承瀚清代喉科医家。性好医学外,通地理,尝遍游楚、豫、江、浙等地,获传方,用之多效,兼擅幼科、痘科与针灸。嘉庆九年(1804)与方成培博采古方,增订方氏原著《重楼玉钥续编》两卷。书中详论喉科虚证,以及喉科色脉辨证。又著《喉白阐微》一卷(1797年)。
-
双鹅风
见《重楼玉钥》卷上。即双乳蛾。又名双蛾、双鹅风、双鹅。多由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火毒熏蒸咽喉而发。《喉科指掌》卷三:“此症感冒时邪而发,生于关口上部两边,如樱桃大。”症见咽喉两旁喉核肿起形如乳头,或如蚕蛾,色红疼痛,饮食难咽,痰涎壅盛,身发寒热,或便秘口臭。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
内悬(疒其)风
内悬(疒其)风病名。即里悬(疒其)风。见《重楼玉钥》卷上。“凡牙匡下浮肿为外悬(疒其)。起生牙根内为里悬(疒其)。红肿如蜒蝣样,渐次而长。”参见悬(疒其)风各条。
-
驴嘴风
驴嘴风病名。出《重楼玉钥》卷上,又名驴咀风。本病多由痰毒邪火上冲所致。证见下唇部初起一小红疮,逐渐肿大,使下唇慢慢下垂长出,疼痛剧烈难忍,多伴发全身寒热,或觉头痛者。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参见唇疮、唇风条。
-
龙唇发
《重楼玉钥》卷上:“若上唇赤肿直长出者,名龙唇发。”多由心经火毒上冲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消肿解毒。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凉膈散等加减。《重楼玉钥》卷上:“凡上唇生一小疮,或一二枚者,初起红肿渐至下唇亦肿及面颊俱浮。若初起红赤发热作痒,痒后起小黄泡,切勿用破皮针,如生上唇中间者难治。
-
角架风
角架风病名。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的病证。《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初起生在一边,或延生两边者。”治宜泻火解毒。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合架风条。
-
喉
中医·喉:喉(throatlarynx)为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出《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属肺系,上通于鼻。此外亦有泛指今之口咽部或喉咽部者。由于发声机能的分化,喉的结构比较复杂,它是以软骨支架为基础(图2-31),贴附肌肉,内面衬以粘膜构成的。软骨支架围成喉腔,向上经喉口与咽相通,向下与气管内腔相续。
-
合架风
概述:合架风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多由阳明火毒炽盛所致。治疗:治宜以刀针刺破红肿处,外吹冰硼散。内服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关于角架风:角架风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者。症状:《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
-
夺食风
夺食风为病证名。此多由肺胃蕴热,热邪上炎所致。症见咽喉或上腭肿生血泡,胀塞咽喉、疼痛难咽。《重楼玉钥》卷上:“此症或因饮食火物,触动肺胃积热,致陡起斯症,或在喉头上腭,及舌根左右生一血泡,或数小泡,即变大胀满不能吞咽,气息不能出入。”可用清胃散、犀角地黄汤等加减。或用刀针挑破出血,后吹冰硼散。
-
斗底风
斗底风为病名。多由肝胃火毒炽盛,痰毒邪火上冲咽喉所致。《重楼玉钥》:“此症初起吞咽不下,但胸前红肿渐至结喉,一时难安。如病势紧急,汤水不能下,遍身作痛,气喘眠卧不得,循屋下行,胸前赤肿。治宜泻火解毒、祛痰消肿,可选用普济消毒饮、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或含化六神丸。
-
单燕口风
单燕口风病名。系指咽喉一侧肿痛拥挤悬雍垂或舌的病证。《重楼玉钥》卷一:“是症,或生左,或生右,亦有肿上舌来,不能饮食者。甚则将帝中挤往一边。”参见双燕口风条。
-
单缠风
单缠风病名。系指喉风初起一侧红肿作痛的病证。《重楼玉钥》上卷:“初起一边红肿疼痛。左属心,右属肺,或肿颈上。治同双缠风。”也即单缠喉风。详见缠喉风条。
-
白菌
《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
-
白喉咙
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如虚寒白喉、痨证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详辨。
-
白缠喉
白缠喉为病名。白喉早期的名称,俗呼白菌。《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所以,在临床上应从速诊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