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跗阳
概述:跗阳为经穴名(FūyángBL59)。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跗阳是阳蹻脉的郄穴。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足背上方,故名跗阳。跗阳穴主治头、腰、膝、踝等疾患:如头重如石,头痛目眩
-
阳蹻穴
概述:阳蹻穴:1.阳蹻脉交会穴;配伍:申脉配阳陵泉、足三里,有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标准定位:跗阳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正坐垂足或俯卧位,在足外踝后方,昆仑直上3寸处取穴。腓肠外侧皮神经发交通支,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会合成腓肠神经,伴小隐静脉向下外方行至足背外侧缘。
-
外阳
概述:外阳为经穴别名,即跗阳《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外阳,在外踝上三寸,阳蹻郄。”跗阳为经穴名(FūyángBL59)。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跗阳是阳蹻脉的郄穴。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
-
阳蹻
跗阳穴位于小腿后区,昆仑(BL60)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腓肠外侧皮神经发交通支,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会合成腓肠神经,伴小隐静脉向下外方行至足背外侧缘。腰腿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申脉·阳蹻:阳蹻为经穴别名,即申脉。2.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
附阳
概述:附阳为经穴别名,即跗阳。见《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跗阳为经穴名(FūyángBL59)。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跗阳是阳蹻脉的郄穴。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足背上方
-
付阳
概述:付阳为经穴别名。即跗阳。《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跗”作“付”。跗阳为经穴名(FūyángBL59)。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跗阳是阳蹻脉的郄穴。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足背上方
-
内筋
概述:内筋为经穴别名,即交信穴。皮肤→皮下组织→ 长屈肌。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股、腘内廉痛。单独针刺交信,对正常心律影响不大,但对因针刺内关而引起对心律的作用,可被针刺交信削弱,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被推迟。
-
交信
皮肤→皮下组织→ 长屈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股、腘内廉痛。单独针刺交信,对正常心律影响不大,但对因针刺内关而引起对心律的作用,可被针刺交信削弱,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被推迟。
-
郄穴
十六郄穴表阴经郄穴阳经郄穴手太阴肺经孔最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少阴心经阴郄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太阴脾经地机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少阴肾经水泉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阴维脉筑宾阳维脉阳交阴蹻脉交信阳蹻脉跗阳郄穴的临床应用:郄穴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证。
-
足太阳标本
足太阳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外侧以上5寸中,约当跗阳穴部;其标部在左右两络命门,约为睛明穴部。即手、足六经各有标部和本部,大体上本在四肢,标在头面躯干。本标与根结相仿,但其范围较根结广。
-
大便难
2.经外奇穴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便秘。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脉沉为阴,阴实者,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若胃胀,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脾实也。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大便难而脚痛,此虚寒从上向下也。”
-
附牙
附牙经穴别名。即跗阳。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