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萬應膏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理瀹》:金絲萬應膏

處方

大黃1兩,生地1兩,玄蔘1兩,歸尾1兩,赤芍1兩,白芷1兩,官桂1兩,川烏1兩,草烏1兩,羌活1兩,獨活1兩,南星1兩,半夏1兩,麻黃1兩,杏仁1兩,川芎1兩,荊芥1兩,防風1兩,連翹1兩,細辛1兩,苦蔘1兩,蒼朮1兩,山梔1兩,烏藥1兩,青皮1兩,藿香1兩,黃芩1兩,枳殼1兩,藁本1兩,靈仙1兩,牛膝1兩,續斷1兩,貝母1兩,忍冬藤1兩,甘節1兩,蘇木1兩,紅花1兩,桃仁1兩,木香1兩,丁香1兩,艾葉1兩,五加皮1兩,青風藤1兩,秦艽1兩,白鮮皮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牙皁1兩,殭蠶1兩,蟬蛻1兩,蛇蟬1兩,全蠍1兩,蜈蚣1兩,蜂房1兩,鱉甲1兩,木鱉仁1兩,蓖麻仁1兩,五倍子1兩,黃柏1兩,降香1兩,骨碎補1兩,良姜1兩,炮山甲1兩,乳香1兩,沒藥1兩,蒼耳草4兩,槐4兩,柳4兩,榆4兩,桃4兩,桑4兩,楝4兩,楮4兩。

製法

麻油熬,黃丹收,松香1斤,攪勻,加姜、蔥、韭、蒜尤良。

功能主治

風寒溼熱,脾胃虛弱,面色萎黃,胸膈飽悶,泄痢瘧疾,痞積血瘕,心腹諸痛。

摘錄

《理瀹》

《普濟方》卷三一五:金絲萬應膏

處方

黑虎膏、松香8斤。

製法

如法煎熬,傾於水盆內,浸1宿,淨器盛之,不用黃丹。

功能主治

攧撲傷損。

用法用量

凡治攧撲傷損,外貼膏藥畢,內服小烏沉湯加乳香,熱酒調,隨病上下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一五

《普濟方》卷三一四:金絲萬應膏

處方

松香1斤,香油4兩,五積散2兩。

製法

上用油煎藥黃去滓,入松香、槐、柳枝攪數沸,候冷濾過。水中持拔百遍,就水養之,日換涼水。

功能主治

癰疽、發背、惡瘡。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一四

《攝生衆妙方》卷一

方名

金絲萬應膏

組成

木香1兩,川芎1兩,牛膝1兩,生地黃1兩,細辛1兩,白芷1兩,秦艽1兩,當歸尾1兩,枳殼1兩,獨活1兩,防風1兩,大風子1兩,羌活1兩,黃芩1兩,南星1兩,蓖麻子1兩,半夏1兩,蒼朮1兩,貝母1兩,赤芍藥1兩,杏仁1兩,白蘞1兩,兩頭尖1兩,艾葉1兩,連翹1兩,川烏1兩,甘草節1兩,肉桂1兩,良姜1兩,續斷1兩,威靈仙1兩,荊芥1兩,藁本1兩,丁香1兩,金銀花1兩,丁皮1兩,藿香1兩,紅花1兩,青風藤1兩,烏藥1兩,蘇木1兩,玄蔘1兩,白鮮皮1兩,殭蠶1兩,草烏1兩,桃仁1兩,五加皮1兩,山梔1兩,牙皁1兩,苦蔘1兩,川山甲1兩,茅香1兩,五倍子1兩,降香節1兩,骨碎補1兩,蒼耳頭1兩,蟬蛻1兩,蜂房1兩,鱉甲1兩,全蠍1兩,麻黃1兩,白及1兩,大黃2兩,蜈蚣21條,蛇蛻3條,桃樹枝3寸,柳樹枝3寸,榆樹枝3寸,槐樹枝3寸,桑樹枝3寸,楝樹枝3寸,楮樹枝3寸。

主治

一切風氣寒溼,手足拘攣,骨節痠痛,男子痞積,女人血瘕及腰疼脅痛,諸般疼痛,結核轉筋,頑癬頑瘡,積年不愈,腫毒初發,楊梅腫塊未破者。肚腹疼痛,瀉痢瘧疾,痢白而寒,咳嗽哮喘,受寒噁心,胸膈脹悶,面色痿黃,脾胃等症,心疼,負重傷力,渾身拘疼,諸疝小腸氣。

用法用量

一切風氣寒溼,諸般疼痛等、症,貼患處;肚腹疼痛,瀉痢瘧疾,俱貼臍上,痢白而寒者尤效;咳嗽哮喘,受寒噁心,胸膈脹悶,婦人男子面色痿黃,脾胃等症及心疼,俱貼前心;負重傷力,渾身拘痛者,貼後心與腰眼;諸疝小腸氣等症,貼臍下。

製備方法

上切爲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藥在內,夏浸3宿,春5宿,秋7宿。冬10宿方煎,以藥枯油黑爲度,用麻布1片,濾去滓,貯瓷器內。另用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淨鍋熔化後,方加藥油,量香2斤,用油4兩,拭水軟硬,仍濾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黃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計膏70斤,約用銀8-9錢,量攤中大膏約一萬有餘,可濟人五千之數。

附註

方中丁皮,《驗方新編》作“青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