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花蕊石散

處方

硫黃(上色明淨者.搗爲粗末)四兩,花蕊石(搗爲粗末)一兩。

炮製

上二味相拌令勻,先用紙筋和膠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幹入藥內,密泥封口了,焙籠內焙乾,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稱,籠迭周匝,自巳、午時,從下生火,令漸漸上徹,有墜下火,旋夾火上,直至經宿,火冷炭消盡。又放經宿,罐冷定,取出細研,以絹羅子羅至細,瓷盒內盛,

功能主治

治一切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或至死者,急於傷處摻藥,其血化爲黃水,再摻藥便活,更不疼痛。如內損血入臟腑,熱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調一大錢,服之立效。若牛腸出不損者,急內入,細絲桑白皮尖茸爲線,縫合肚皮,縫上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得,並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幹,以津液潤之,然後擇藥。

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運,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暖,急以童子小便調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片,終身不患血風、血氣。

若膈上有血,化爲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立效。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十藥神書》:花蕊石散

處方

花蕊石(煅過,研如粉)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治勞證,瘀血內阻,吐血量多者。

用法用量

用童便150毫升,煎溫,調藥末9克,極甚者15克,食後服。如男子病則和酒一半,女人病則和醋一半,一處調藥,立止。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十藥神書》

《普濟方》卷二七五引《衛生家寶》:花蕊石散

處方

花蕊石1兩半(煨過),黃柏皮半兩,黃連1兩。

製法

上爲末,入輕粉和勻。

功能主治

無名惡瘡穿潰,經久不愈,及癰疽潰爛,膿不幹。

用法用量

先用溫鹽水洗瘡令淨,以帛拭乾,即以津調藥塗瘡上。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五引《衛生家寶》

《聖濟總錄》卷一三○:花蕊石散

處方

花蕊石(火煅)1兩,黃蜀葵花1兩,龍骨(去土,研)1兩,烏賊魚骨(去甲)1兩,梔子仁1兩,草龍膽(去土)1兩,鬱金(銼)1兩,胡粉1兩,大黃(銼)1兩。

製法

上爲散。

功能主治

內消。主癰疽始發,未變膿。

用法用量

量多少,以津唾調成稀膏。敷之,頻以唾潤,日1換。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

《外科正宗》卷四:花蕊石散

處方

乳香2錢,沒藥2錢,羌活2錢,紫蘇2錢,細辛2錢,草烏2錢,蛇含石(便煅3次)2錢,厚朴2錢,白芷2錢,降香2錢,當歸2錢,蘇木2錢,檀香2錢,龍骨2錢,南星2錢,輕粉2錢,麝香3分,花蕊石(重便煅7次)5錢。

製法

上爲極細末,罐收聽用。

功能主治

跌撲傷損及金瘡、刀、箭、兵刃所傷,斷筋損骨,疼痛不止,新肉不生者。金刃傷,肚破腸出者。

用法用量

蔥湯洗淨,用此摻之,軟綿紙蓋扎,1日1換。此藥1時未備,可用多骨疽門生肌散代之暫用,亦可取效危急也。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普濟方》卷三四八引《產經》

方名

花蕊石散

別名

花蕊石丹

組成

花蕊1斤,土赤硫黃4兩。

主治

產後瘀血內攻,惡血衝心,致血迷血暈,或貓狗咬傷,金瘡跌撲,瘀積壅聚,胸肺作痛。產後風欲絕,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於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熱。金瘡。一切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或至死者,或內損血入臟腑。陽虛血凝,瘀積壅聚,胸膈作痛。

用法用量

人可時時收蓄,以防急難。婦人產後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熱,急以童子小便1盞,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無血風、無氣痰。膈上有血,化爲黃水,即吐出,或小便中出也。凡金瘡體出血者,急以摻之,其血化爲黃水;入臟腑,熱煎童便入酒服,產後敗血諸證,並用童便調下。

製備方法

上相拌勻,先用紙和膠泥,固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幹入藥在內,泥密封口,納焙籠內,焙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書八卦五行,用炭一秤,籠迭周匝,自巳、午時從下生火,會漸漸上徹,有墜下火,放火上,直至經宿,火冷定,取出研細,以絹羅至細,瓷盒內盛,依法用。

臨牀應用

胎衣不下:有一婦人,產後胞衣不下,血脹迷悶欲死,伊親以趙大觀真花蕊石散,用一帖,用童便調灌藥下即醒,衣與惡物即下,無恙。

各家論述

《成方便讀》:花蕊石散爲破血之峻劑,功專化血爲水。花蕊石化其既瘀之血;硫黃補下焦之火,以祛陰邪,童便有降下之功,且以制二石之悍性耳。

附註

花蕊石丹(《救傷祕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