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傷辨》

金 李杲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臨病制方

《至真要大論》雲∶“溼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爲故而止。”“以淡泄之”。得其法者,分輕重而制方。《金匱要略》雲∶“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腰以下腫者,當利小便”。由是“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又云∶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制五苓散以利之。孫真人療膚革腫,以五皮散,乃述類象形之故也。《水熱穴論》雲∶上爲喘呼,下爲腫滿,不得臥者,標本俱病,制神祕湯以去之。《活人書》雲∶“均是水氣乾嘔微利,發熱而咳,爲表有水,小青龍湯芫花主之。身體涼,表證罷,咳而脅下痛,爲裏有水,十棗湯主之。”亦是仲景方也。易水張先生雲,仲景藥爲萬世法,號羣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爲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