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骨髓炎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頜骨骨髓炎可分爲化膿性、特異性、放射性等幾種。臨牀上以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最爲多見。

病因病理病機

頜骨骨髓炎的感染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即牙源性、損傷性及血源性。損傷性的火器性頜骨骨髓炎在頜面損傷章內敘述。血源性頜骨骨髓炎較少見,主要發生於小兒。牙源性頜骨骨髓炎最多見,約佔全部頜骨骨髓炎的90%。我國由於醫藥條件的改善,發病率已大爲下降。牙源性頜骨骨髓炎多見,這與下頜骨皮層骨骨質緻密、周圍有肥厚肌肉及緻密筋膜附着,髓腔膿液積聚不易穿破引流等因素有關。

臨牀表現

(一)急性頜骨骨髓炎

發病急劇,全身症狀明顯。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鄰牙,導致整個患側疼痛並放散至顳部。面部相應部位腫脹,牙齦及前庭溝紅腫,患區多個牙齒鬆動。常有膿液自牙周溢出。下頜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下牙槽神經受累時,可有患側下脣麻木。上頜骨骨髓炎多見於新生兒、嬰兒,感染來源常爲血源性。其局部表現爲眶下部明顯紅腫,並常延至眼周致眼睜不開。後期可在內眥、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膿。

(二)慢性頜骨骨髓炎

急性頜骨骨髓炎如未能徹底治療,可轉爲慢性。常見的原因是單純採用藥物保守治療,膿液自行穿破,引流不暢。慢性頜骨骨髓炎期間,急性症狀大部消退,全身症狀已不明顯,疼痛顯著減輕。局部纖維組織增生、腫脹、發硬。瘻管,經常溢膿,甚至排出小塊死骨。病變區多個牙鬆動,齦隙溢膿。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暢時,可急性發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貧血、身體衰弱。

診斷

頜骨骨髓炎的X線檢查,早期改變不明顯。2-3周後,方逐漸顯示瀰漫性稀疏區。以後可見形態不規則的死骨。死骨如已完全分離則四周爲黑色陰影所包繞。

治療

及時治療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對預防發生頜骨骨髓炎有積極意義。如已形成骨髓炎,在急性期應予徹底治療以免轉爲慢性。

急性頜骨骨髓炎的全身治療與頜周蜂窩織炎相同,主要爲增強機體抵抗力、藥物控制感染。局部治療重點在於及時切開引流,拔除病源牙。

慢性頜骨骨髓炎時應努力改善病員機體狀況,保持引流通暢,及時拔除病源牙,徹底清除病竈、刮治或摘除死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