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礬石丸

處方

白研半兩,雄黃(研)1分,丹砂(研)1分。

製法

上爲末,粟米飯爲丸,如綠豆大,丹砂爲衣。

功能主治

水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9丸,食前薑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礬石丸

處方

礬石(熬令汁枯)4兩,木通(銼)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丹砂(研)1分。

製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鼻生息肉。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綿裹納鼻中,1日1易,取下息肉則止。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礬石丸

處方

礬石(燒令汁枯)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黃連(去須)3兩,木香1兩。

製法

上爲末,水浸蒸餅,濾如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積痞氣泄瀉,日夜下痢白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陳米飲送下。以泄爲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礬石丸

處方

白礬(煮令汁枯)1兩,丹砂(研,水飛過)半兩。

製法

上爲末,薄面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熱痰壅滯。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爛嚼棗乾嚥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礬石丸

處方

白礬3兩(燒令汁盡)。

製法

上爲細末,以研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金匱》卷下:礬石丸

別名

礬石兌丸

處方

礬石3分(燒),杏仁1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

婦人經水閉不利,髒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

用法用量

納髒中,劇者再納之。

各家論述

《金匱要略心典》:髒堅癖不止者,子髒幹血,堅凝成癖而不去也;幹血不去,則新血不榮,而經閉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時,胞宮生溼,溼復生熱,所積之血,轉爲溼熱所腐,而成白物,時時自下。是宜先去其髒之溼熱,礬石卻水除熱,合杏仁破結潤幹血也。

摘錄

《金匱》卷下

《慈幼心傳》捲上:礬石丸

處方

枯礬5錢,滑石5錢。

製法

上爲末,神曲糊爲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洞瀉。

用法用量

每服六丸,白湯送下。

摘錄

《慈幼心傳》捲上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方名

礬石丸

組成

白礬2兩(飛過,存1分性),皂莢2挺(去皮,塗酥,炙令焦黃),附子(三度炮,不去皮臍,每度炮入水蘸殺)1兩,乾薑(炮)1兩。

主治

腸風下血,久不止,下部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河水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方名

礬石丸

組成

白礬4兩,消石1兩半。

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米飲送下,夜起頻,鹽、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醋拌和,入罐子內,磚頭擱起罐底,將瓦片蓋口,慢火燒熟,置冷地上出火毒1夜,研細,用米醋浸炊餅心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方名

礬石丸

組成

礬石(熬令汁枯)1兩,生乾地黃(焙)1兩,乾薑(炮裂)1兩,桂(去粗皮)1兩,皂莢(炙,剖去皮並子)1兩,桔梗(銼,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主治

憂恚氣逆,肝氣不足,唾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水送下,1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