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骨硬化 2009年01月0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脆弱性骨硬化(osteopoikilosis)又稱骨斑點症,播散型凝集性骨病(osteopathia condensens disseminata)及點狀骨(spotted bone)。全身多數骨骼上出現廣泛散播的緻密斑點,一般不產生臨牀症狀,大多數因其他原因作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

【病因學】

病因不明。爲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有遺傳及家族史。一般認爲是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

【病理改變】

在海綿質骨內肉眼可見灰白色的圓形或卵圓形,邊緣不整齊,形似骨瘤的小骨塊,與皮質及關節軟骨無關。鏡下見這些斑點是由許多比較有規則排列、比正常厚的骨小梁組成,厚度不等,其結構像海綿質骨,多數與長骨的長軸平行,其邊緣逐漸移行於松質骨之中,無明確的分界線,其他骨結構正常。

【流行病學】

發病情況:爲罕見病。男性多於女性2倍,發病年齡大多數爲成年人。

【症狀和體徵】

不產生症狀,有20%的病人訴關節疼痛,尤其在骶椎,但不知是骨中的斑點所致還是合併風溼痛。有時出現皮膚結節狀組織增生和易形成疤痕疙瘩。

X線表現 可見圓形或卵子圓形的緻密斑點,幾乎波及全身,特別是在長骨的骨骺部位及幹骺端,但骨幹很少有斑點。斑點的大小不一,直徑大約由2mm~10mm數目不等。在脊柱、肋骨及鎖骨均少見,在顱骨更稀有。骨骼的輪廓改變,骨骺發育亦無影響,關節間隙正常。在成人,斑點一般不再有明顯變化,而在兒童則斑點可以增加,消失及融合。

【診斷】

完全依靠X線作出診斷。在X線上要與下列疾病作區別。肢骨紋狀肥大、軟骨發育異常(Ollier病)、轉移性癌等。

【治療措施】

無症狀、無畸形,不需任何治療。

【預後】

預後良好,不影響發育及生命過程。但有人報告1例骨斑點症有肉瘤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