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2012年06月0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抽搐,證名。手足頻頻伸縮抽掣之證。瘛瘲的別稱。簡稱搐。《醫碥》卷四:“抽搐者,手足頻頻伸縮也。”《傷寒明理論》卷三:“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瘛瘲,俗謂之搐者是也。”詳瘛瘲條。

抽搐是四肢不隨意的肌肉抽動,或兼有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口噤不開等。常見於小兒驚厥、破傷風、癲癇、顱腦外傷和癔病等。

抽搐用針刺可作爲對症治療的應急方法;

治療同時須查明原因,以便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抽搐的病因病機

抽搐的病因多爲感受時邪,鬱閉於內,化熱化火;或飲食不節,溼熱壅滯,鬱久化火,火擾神明,熱極引動肝風,經筋功能失常而抽搐;或因脾虛溼盛,聚液成痰,上蒙清竅而致;亦有脾胃素虛、氣血不足而致虛風內動者。

抽搐的辨證分型

以四肢抽搐爲特徵,或兼見短時間的意識喪失,兩目上翻或斜視,牙關緊閉,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嚴重者伴有昏迷。

熱極生風:多兼表證,起病急驟,有汗或無汗,頭痛神昏。

痰熱化風:多見壯熱煩躁,昏迷痙厥,喉間痰鳴,牙關緊閉。

血虛生風:多無發熱,伴有手足搐搦,露睛,納呆,脈細無力。

抽搐的治療

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宜熄風定驚,然後對因治療。

刺灸法

治則

熄風定驚

處方

百會 印堂 水溝 合谷 太沖

方義

百會、印堂既能熄風定驚,又能開竅醒神,水溝爲止抽搐之要穴;合谷、太沖相配,稱爲開四關,爲熄風止痙之首選穴。

隨證配穴

發熱—大椎、曲池,神昏—十宣、湧泉,痰盛—內關、豐隆,血虛—血海、足三裏。

操作

毫針刺,瀉法。

耳針法

選穴

皮質下 肝 脾 緣中 耳中 心

方法

每次選用3~4穴,毫針刺,強刺激。

電針法

選穴

內關 四神聰 合谷 太沖 神門

方法

毫針刺後通脈衝電,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爲度。每次通電10~30min,用於急性發作的患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