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醫略六書》卷三十:補虛湯

處方

人蔘1錢半,黃耆3錢(蜜炙),白朮1錢半(制),當歸3錢,川芎1錢,茯神1錢半(去木),炙草8分,生薑3片,大棗3枚。

功能主治

產後虛羸寒熱,脈軟弦澀。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產後氣虛邪伏,營氣不振,故虛羸睏乏,寒熱不止。人蔘扶元補氣以御邪,白朮健脾生血以壯氣,黃耆補氣益衛,當歸養血益營,茯神安神定志,川芎活血行氣,炙草以緩中益胃,姜、棗以調和營衛。水煎溫服,使元氣內充,則虛邪外散而營衛調和。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聖濟總錄》卷一○二:補虛湯

處方

赤芍藥1分,木香半兩,黃連(去須)半分。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肝腎虛目暗,兼治耳聾。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補虛湯

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熟乾地黃(焙)1兩,當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黃耆1兩,芍藥(炒)3分,人蔘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3分。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產後虛羸,寒熱往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3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補虛湯

處方

半夏(湯洗7遍,焙)3兩,乾薑(炮)3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炙,銼)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五味子2兩,黃耆2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

製法

上銼。

功能主治

肺虛寒,咳嗽下利,少氣。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濟陰綱目》卷十三

組成

人蔘1錢,白朮1錢,黃耆5分,川芎5分,陳皮5分,甘草(炙)3分。

功效

大補氣血。

主治

產後一切雜病。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水煎服。

加減

熱輕,倍加茯苓;熱甚,加炒黑乾薑3分。

製備方法

上銼。

各家論述

汪琪箋釋:此方以中氣元氣爲主,而無血藥者,必脾胃虛而本元不足也,其血藥只用川芎,又於補氣中以行肝血,抑血脫益氣,補脾生血之良方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

組成

黃耆1錢,白朮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竹瀝半盞,薑汁半盞。

主治

舌強。喉音如故,但舌本不能轉運言語,由於體虛有痰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