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湯 2009年12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瑞竹堂經驗方》卷一:補氣湯

處方

黃耆90克(去蘆,蜜水炙)人蔘 甘草(炙)各15克 麥門冬30克(湯浸,去心)苦桔梗(去蘆,炒)30克

製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主肺氣虛弱,脈浮而軟,怔忡無力,少氣啓汗,鼻塞,腠理不密,易感風寒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瑞竹堂經驗方》卷一

《嵩崖尊生》卷九:補氣湯

處方

白朮1錢半,茯苓1錢,山楂1錢,人蔘1錢,半夏8分,陳皮8分,幹葛7分,砂仁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

脾弱,飲食不長肌肉。

摘錄

《嵩崖尊生》卷九

《瑞竹堂方》卷一:補氣湯

處方

黃耆3兩(去蘆,蜜水炙),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1兩(湯浸,去心),苦桔梗(去蘆,炒)1兩。

功能主治

補氣以養肺。主肺虛少氣自汗。

用法用量

原書治上證,須與益榮丹配合使用。

摘錄

《瑞竹堂方》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四:補氣湯

處方

鹿茸(去毛,銼作段。酒浸,炙)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白朮(炒)1兩,附子2只(炮,去皮臍),北五味子(去梗)半兩,黃耆(鹽水炙)半兩,人蔘(去蘆)半兩,金釵石斛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山藥(炒)半兩。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補營衛。主虛勞咳嗽,寒熱往來,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7分,食前服。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四

《普濟方》卷三五二引《肘後方》:補氣湯

處方

黃雄雞1只,赤小豆5升(大豆亦得),乾地黃1兩,甘草3兩,桂心3兩,黃芩3兩,芍藥3兩。

功能主治

產後大虛劣。

用法用量

以水2鬥,煮雞、豆1鬥,去滓納藥,煎取4升,分4次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二引《肘後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