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肺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Bufei Wan

標準編號

WS3-B-0089-89

處方

熟地黃  200g 黨蔘 100g 黃芪(蜜炙) 100g 桑白皮(蜜炙) 200g 紫菀 100g 五味子 80g

製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00~ 110g, 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爲黑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甘、微苦酸。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 含棕色核狀物。聯結乳管直徑12~15μm,含細小顆粒狀物。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 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草酸鈣方晶直徑11~32μm。下皮細胞長方 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有的含紫色色素。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呈多角形, 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功能與主治

補肺益氣,止咳平喘。用於肺氣不足,氣短喘咳,咳聲低弱,幹 咳痰粘,咽乾舌燥。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規格

每丸重 9g

貯藏

密閉,防潮。

補肺丸說明書

藥品類型

中藥

藥品名稱

補肺丸

藥品漢語拼音

藥品英文名稱

成份

性狀

作用類別

適應症/功能主治

補肺益氣,止咳平喘。用於肺氣不足,氣短喘咳,咳聲低弱,乾咳痰粘,咽乾舌燥。

規格

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1丸,一日2次。

禁忌

外感咳嗽者忌服。

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本品適用於氣虛咳嗽,其表現爲咳嗽短氣,咳聲低弱,痰質稀薄,自汗畏風,體虛乏力。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用一週病證無改善,應停止服用,去醫院就診。

5.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寒熱表現,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院就診。

6.長期服用,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理作用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

鍾乳粉半兩,人蔘半兩,白石英半兩,阿膠(炙令燥)1兩,五味子1兩,甘草(炙,銼)3錢,細辛(去苗葉)2錢。

主治

肺虛喘咳少氣。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甘草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

麥門冬(去心)2兩,款冬花2兩,白石英2兩,桑根白皮2兩,桂心2兩,五味子3合,鍾乳5分(研爲粉),乾薑1兩,大棗100枚。

主治

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飲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棗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9:423)

組成

黃耆200g,黨蔘200g,白朮150g,防風30g,蛤蚧5對。

主治

肺氣虛,咳後氣短,久咳,倦怠無力,自汗,語音低微。

用法用量

早、晚各1丸,溫開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丸重6g。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