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雪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碧雪

處方

芒硝、青黛、石膏(煅過.研飛)、寒水石(研飛)、朴硝、硝石、甘草、馬牙硝,各等分。

炮製

上將甘草煎湯二升去滓,卻入諸藥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泠,結凝成霜,研爲細末。

功能主治

治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咽物妨悶,或喉閉壅塞,水漿不下,天行時疫,發狂昏憒,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含化咽津,不拘時候。

如喉閉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藥入喉中,頻用神效。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簡明醫彀》卷五:碧雪

處方

蒲黃1錢,青黛(畫家用者)1錢,軟石膏(煅)1錢,硼砂(明亮者)1錢,甘草1錢,冰片2分,玄明粉或焰消(淡者)1錢。

製法

各研極細末,入冰片和勻。

功能主治

心脾有火,一切熱壅,舌瘡,舌根緊強,腮頰腫痛,咽腫;及一切積熱,喉閉口瘡,發熱煩悶。

用法用量

頻摻嚥下;如喉閉,蘆管吹入。或蜜和爲丸。噙化。

摘錄

《簡明醫彀》卷五

《聖惠》卷九十五:碧雪

別名

碧雪散

處方

川升麻2兩,黃芩5兩,鉤藤5兩,犀角屑5兩,大青5兩,青黛2兩,虎睛1對,天竹黃半兩,麝香1分,龍腦1分,川樸消1斤,竹瀝3合。

製法

虎睛、天竹黃、麝香,龍腦、青黛別研細入,餘藥並細銼,用水1鬥,煎至3升,濾去滓,澄清,下樸消,微火更煎,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消散,下竹瀝並研了藥,更攪令勻,候稍凝,即於新瓦盆中盛,經宿即凝,搗羅爲散。

功能主治

心熱驚狂,諸癇熱病。

用法用量

碧雪散(《普濟方》卷三七八)。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五

《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祕方):碧雪

別名

碧雪膏、碧雪散

處方

芒消、青黛、石膏(煅過,研飛)、寒水石(研飛)、樸消、消石、甘草、馬牙消各等分。

製法

將甘草煎湯2升去滓,卻入諸藥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溶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冷,結凝成霜,研爲細末。

功能主治

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咽物妨悶,或喉閉壅塞,水漿不下;天行時疫,發狂昏憒。

用法用量

碧雪膏(《回春》卷五)、碧雪丹(《濟陽綱目》卷二十五)、碧雲散(《嵩崖尊生》卷六)。方中消石,《濟陽綱目》作“滑石。”

摘錄

《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祕方)

《濟生》卷五:碧雪

別名

碧雪散

處方

蒲黃、青黛、硇砂、焰消、甘草各等分。

製法

爲細末。

功能主治

一切壅熱,咽喉閉腫不能咽物,口舌生瘡,舌根緊強,言語不正,腮項腫痛。重齶、重舌、木舌。

用法用量

碧雪散(《普濟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摘錄

《濟生》卷五

《玉案》卷三

方名

碧雪

組成

芒消2兩,石膏2兩,青黛2兩,寒水石2兩,馬牙消2兩(研細末),甘草6兩,牛黃3錢。

主治

積熱不行,口舌生瘡,心煩喉閉,並痰火之症。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含化,津嚥下。

製備方法

將甘草煎濃湯去滓,入諸藥末,再以柳木條不住手攪令消溶,入青黛和勻,傾砂盆內候冷,結成霜,研爲末。

《中藏經·附錄》

方名

碧雪

組成

焰消2兩,甘草2兩(不炙,生用),青黛半兩,殭蠶半兩。

主治

口瘡,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如咽喉腫痛,即含化。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取黃牛膽汁和之,令勻,卻入膽內,當風吊。

附註

臘月合過,百日中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