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散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銀海精微》捲上:白蒺藜散

處方

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炙)、連翹、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肝風目暗疼痛,肝腎虛熱生風,目赤澀多淚。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溫服。

摘錄

《銀海精微》捲上

《慈幼新書》卷十一:白蒺藜散

處方

松香(透明者,化開傾地上,候冷用)1兩,黃丹1兩,白蒺藜(炒)5錢,白鮮皮(炒)5錢。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刀傷、人咬、狗咬及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先將冷粥洗過患處,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膿血,鮮肉湯洗之。

摘錄

《慈幼新書》卷十一

《眼科全書》卷五:白蒺藜散

處方

白戟藜(炒)2兩,蔓荊子2兩,茺蔚子2兩,蒼朮(米泔浸)2兩,菊花2兩,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肝風目暗外障。

用法用量

方中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

《眼科全書》卷五

《方症會要》卷三:白蒺藜散

處方

白蒺藜、桃條、柳條。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酒調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湯送下1錢2分。

摘錄

《方症會要》卷三

《博濟》卷二:白蒺藜散

處方

地骨皮(去土)半兩,白蒺藜(去刺)半兩,旋覆花半兩,山茵陳半兩,白菊花半兩,鼠粘子1兩,石膏1兩。

製法

上藥生爲末。

功能主治

上焦虛熱,頭目昏疼,或眼赤腫,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後清茶調下,日3次。

摘錄

《博濟》卷二

《聖惠》卷六十四:白蒺藜散

處方

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白鮮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子芩1兩,玄蔘1兩,赤芍藥1兩,梔子仁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細散。

功能主治

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後煎薄荷湯調下。

摘錄

《聖惠》卷六十四

《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白蒺藜散

處方

白蒺藜(炒)2兩,芎藭2兩,山梔子(去皮)1兩3錢,防風(去蘆)1兩3錢,萆薢(炒)2兩,羌活(去蘆頭)2兩,白芷(炒)2兩,升麻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遠志(去心)1兩1錢,菖蒲(九節者,泔浸,切,焙乾)1兩1錢,蔓荊實1兩1錢,細辛(去苗葉,微炒)1兩1錢,茵芋(去粗莖)1兩1錢,芍藥1兩1錢,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1兩1錢,龍骨(颳去土)1兩1錢,人蔘1兩1錢,當歸(切,焙)1兩1錢,桂(去粗皮)1兩1錢,白朮(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甘草(炙,銼)1兩半,桔梗(切,焙)1兩半。

製法

上爲細散。

功能主治

大風惡疾,或二年三年眉須墮落者,手足疼悶,骨節煩腫,面色黑,皮肉漸變。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匕,用溫酒調下,空心。午時前各1服。如口乾舌澀,喉裏煙生,鼻中卒痛,是佳應也;甚,即煎少許甘草湯解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

《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

白蒺藜2兩(微炒,去刺),玄蔘1兩,沙蔘1兩(去蘆頭),丹蔘1兩,苦蔘1兩(銼),人蔘1兩(去蘆頭),秦艽2兩(去苗),梔子仁1兩,甘菊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烏蛇4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獨活2兩,茯神1兩,薯蕷1兩,細辛1兩,防風2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

主治

一切癬及疥,風癢瘑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