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 2016年12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白疕(疕音bǐ比[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psoriasi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是指皮損狀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的紅癍鱗屑性皮膚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見《外科大成》卷四。白疕又名蛇蝨、疕風、松皮癬[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因風寒或風熱鬱於肌膚,營衛失調;或營血不足,運行不暢,瘀於肌表,致使肌膚失養而成此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白疕相當於西醫銀屑病。

多發於四肢伸側,次爲頭皮及軀幹,常對稱發生[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初起皮膚上出現邊緣明顯,大小不等的紅色丘疹,形如疹疥,逐漸擴大成片,上覆多層銀白色皮屑[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颳去表面皮屑則現紅光皮面,再刮即可見篩狀如露水珠樣出血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呈不同程度瘙癢[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病程長,易反覆發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

初起宜清熱解毒,祛風潤燥,內服搜風順氣丸或防風通聖散;血熱者服犀角地黃湯或涼血地黃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日久宜養血潤燥,活血祛瘀,服養血潤膚湯或血府逐瘀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外用牛皮癬藥膏搽患處,亦可用苦蔘湯藥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0.

關於銀屑病

銀屑病(psoriasis)爲病症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3.。又稱牛皮癬[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3.。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的以紅斑、鱗屑爲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2-243.。屬中醫白疕(《外科大成》)、疕風(《外科證治全書》)、松皮癬(《醫宗金鑑》)、銀錢癬[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3.等範疇。病因不明,與遺傳、感染、免疫、精神因素等多因素有關[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2-243.。患者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史,並有遺傳傾向[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33.。臨牀分爲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關節病型[參考資料]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2-243.

證治詳見銀屑病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