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痘樣水皰病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ǒng dòu yàng shuǐ pào bìng

2 英文參考

hydroa vacciniforme

4 疾病概述

種痘樣水皰病是以水皰爲主的先天性光感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似與遺傳有關。兒童在2~3歲時就開始發病。往往到青春期才逐漸減輕消退。但也有發病較遲者。一般女孩發病較輕;男孩往往病情重,皮疹數目也多。

診斷要點:1.好發於頰、鼻背、耳翼、手足背和前臂伸側等處,可累及口脣,出現糜爛。眼結膜充血,角膜渾濁。2.暴露日光處出現鮮紅色紅斑、深紅色小丘疹或豆大至小指甲大堅實的結節,數日內發生水皰,中心可見臍窩,周圍有輕微紅暈。嚴重者可化膿形成潰瘍,有黃色稠厚分泌物,中心壞死,邊緣銳利,結痂,在痂脫落後留有永久性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3.每於春夏皮疹惡化,入冬減輕或完全消退

治療要點:1.避免日光照射,避免外用或內服光敏藥物及食物,外用遮光劑。2.內服抗瘧藥物,如氯喹口服;硫酸羥基氯喹口服。服藥期間須隨時注意副作用。嚴重患者亦可試用酞胺呱啶酮(反應停),持續服藥2~6個月,注意孕婦禁用,生育期婦女慎用。此外可用β-胡蘿蔔素

5 疾病描述

種痘樣水皰病由Bazin在1862年首先報告。90%初發於兒童,男性多於女性(2∶1)。皮疹特點爲日曬後暴露部位皮膚出現紅斑、水皰,繼之糜爛、結痂,愈後留有點狀凹陷性瘢痕。2/3患者青春期後可自愈

6 症狀體徵

在日光直射的皮膚上出現局部充血潮紅、腫脹,呈鮮紅色斑、深紅色小丘疹或豆大至小指甲大堅實的結節,數日內發生水皰,中央可見臍窩,周圍有輕微紅暈,經3~4d後乾燥結痂,痂脫落後留有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皮疹分批發生。好發於頰、鼻背、耳翼、手足背和前臂伸側等處,也可累及口脣,出現糜爛。眼結膜充血,角膜渾濁。顧恆等(1994)報告9例重型種痘樣水皰病,其表現爲皮損呈大片潰瘍形成,反覆發作而致手指關節強直或屈曲、錯位;指骨部分吸收破壞;耳廓部分缺損;鼻樑塌陷、軟骨部分破壞吸收下脣瘢痕攣縮,門齒外露;角膜渾濁。

7 疾病病因

目前尚未明瞭。可能是由於先天性機體代謝異常,對日光敏感性增高所致。有時可見家庭中有相同患者存在,似與遺傳有關。有謂與近親結婚有關,但也有不如此者。部分病人尿卟啉檢查陽性。致病光譜或爲UVA,或UVA、UVB共同作用

8 病理生理

表皮水腫表皮內可見多房性或單房性水皰,可有表皮壞死及基底細胞液化;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周圍呈慢性炎症細胞浸潤,有血栓時見結締組織呈均質性和嗜酸性壞死吸收後見瘢痕組織

9 診斷檢查

根據幼年發病,在日光曝曬部位發生紅斑、水皰糜爛、結痂和點狀凹陷性瘢痕,發病與季節關係明顯及至青春期自愈,結合光試驗對UVA反應異常,即可作出診斷。

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1.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多初發於兒童期;日曬後皮膚發生紅腫、水皰血皰,繼之糜爛、結痂,愈後留點狀凹陷性瘢痕;急性發作時皮膚疼痛常較嚴重;病程長者面部多毛、口脣放射狀皮膚萎縮紋;末梢血熒光紅細胞陽性等特點可與本病鑑別。

2.先天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    本病皮損與其類似,但其發病較早(多於1歲以內);

10 治療方案

口服反應停氯喹潑尼松雷公藤,常採用沙度利胺加氯喹、沙度利胺加潑尼松雷公藤氯喹的聯合應用。口服β胡蘿蔔素可減輕發疹,但停藥後日曬時發疹同治療前。

11 預後及預防

避免日曬,外用UVA遮光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