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uán fā xìng yìng huà xìng dǎn guǎn yán

2 概述

又稱狹窄性膽管炎,實質上不是一種化膿性疾病。是一病因不明,以肝內外膽管的慢性纖維化狹窄和閉塞爲其特徵。臨牀上較少見。它不同於膽管結石,腫瘤或膽管損傷後繼發的硬化性膽管炎(或稱爲繼發性膽管狹窄)。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一般無膽石,亦無膽管手術史,不少病例同時伴有潰瘍性結腸炎。少數人還伴有纖維性甲狀腺炎及後腹膜纖維化等疾病。發病年齡多數爲30~50歲,男性多於女性。目前認爲細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以及某些先天遺傳因素是本症可能的發病因素。

3 診斷

以往僅在手術探查時見到膽管呈硬索狀改變才得以確診。術中膽管造影顯示膽管呈瀰漫性不規則狹窄,膽管壁活檢排除膽管癌腫存在。結合有進行性梗阻性黃疸表現,無膽石和無膽管手術史,即可確診爲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但最終診斷還必須經過至少5年時間的隨訪,如無膽管惡性腫瘤出現,才能最後確診。由於膽管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鑑別診斷困難,即使活檢無癌腫,有時也難以完全除外膽管癌。近年來,ERCP和PTC的廣泛應用已有可能在術前作出診斷。在梗阻性黃疸病人,特別是伴有潰瘍性結腸炎者,要考慮本病的可能性,通過ERCP檢查,能顯示出肝內外膽管呈瀰漫性串珠樣帶狀狹窄改變。

4 治療措施

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外科治療的目的是引流膽汁,使膽管減壓,以減輕肝臟損害。在手術探查膽道時,須作膽管壁和肝活檢,並作術中膽道造影膽汁的需氧及厭氧菌培養。對侷限性狹窄者可行狹窄處擴張,放入T形管、導尿管或塑料管及撐引流,引流管可自膽管切口或肝面引出。引流管最好留置1年以上,也有人主張長期留置,甚至終生保留。有時肝外膽管管腔太細,置管引流也會發生困難和失敗。雖有主張在狹窄的膽管上作膽腸內引流術的,但多因技術困難,減壓效果不理想,很少被人採用。一般認爲如病人經內科藥物治療後好轉或已發展有膽汁性肝硬化者,不宜作手術治療。有認爲如病人伴有活動潰瘍性結腸炎時,作結腸切除術可能對穩定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病情有一定的幫助。近年來,已有人採用經內窺鏡或經皮肝穿刺途徑作插管和作膽管氣囊擴張術,但成功率不高。內科治療主要是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藥物,可緩解症狀,但一般不改變其病程。早期效果較好,後期效果不理想。廣譜抗生素控制膽管急性炎症的發作,可與激素聯合應用。也有人用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等治療,但療效不肯定。

5 病理改變

80%的病變累及包括膽囊在內的整個膽道系統,20%僅侷限於肝外膽道系統。一般以肝管匯合部受累最爲嚴重。受累的肝外膽管的外徑變化不明顯,但由於膽管壁增厚,管腔明顯狹小,其內徑可小於2mm,但膽管內膽汁大多仍澄清;肝內膽管可產生類似變化,後期發生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

6 臨牀表現

主要是梗阻性黃疸,呈進行性的緩慢過程。一般無上腹絞痛病史,僅有上腹不適和用痛,伴有明顯的皮膚搔癢,有食慾減退、噁心乏力等,少數病人可畏寒發熱白細胞檢查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細胞增多,血清膽紅素、鹼性磷酯酶和r-谷氨醯轉肽酶值均有升高,谷丙轉氨酶輕度增高,IgM高於正常。部分病人的抗核抗體平滑肌抗體陽性抗線粒體抗體陰性,肝和尿含銅量增高。

7 預後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預後較差。有人認爲此症最終都將發展成膽管癌。最終結果多數是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多數病人死於肝功能衰竭、肝昏迷,但死於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者並不多見。多數人在診斷後僅能緩解5~10年,平均6~7年,合併有潰瘍性結腸炎者預後更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