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調神大論篇

醫經著作 戰國時期 醫史文獻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ì qì tiáo shén dà lùn piān

2 註解

四氣調神大論篇》爲《黃帝內經素問》篇名[1]四氣,指春、夏、秋、冬四時氣候[1]。調,調養;神,指人們的精神意志[1]四時氣候的變化,是外在環境的一個主要方面;精神意志活動,則是人體內在髒氣活動的表現[1]。內在臟器與外在環境統一協調,才能保證身體健康[1]。本篇的中心內容,就是討論根據四時氣候特點,採取相應方法調養五臟神志以順應自然界生長收藏規律,故名[1]。篇中並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疾病原則[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