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腳蛇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破瘀行水 軟堅散結 中藥材 解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ì jiǎo shé

2 石龍子科動物石龍子的全體·《中醫大辭典》·四腳蛇

四腳蛇中藥名,出自《四川中藥志》,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石龍子之別名[1]。 、

2.1 別名

蜥蜴四腳蛇馬蛇子[2]

2.2 來源及產地

石龍子科動物石龍子Eumeces chinensis (Gray)的全體[2]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地[2]

2.3 性味歸經

鹹,寒,有毒[2]。入腎經[2]

2.4 功能主治

解痙,破結,行水[2]

1.治癲癇瘰癧石淋乳腺癌[2]。內服:煅存性研末,1~1.5g[2]

2.治臁瘡久不愈[2]。熬膏或浸桐油外搽[2]

2.5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2]

2.6 化學成分

本品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脂肪中主含油酸[2]

3 目飛蜥科草綠攀蜥的全體·《全國中草藥彙編》·四腳蛇

3.1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3.2 別名

草綠龍蜥

3.3 來源

有鱗目飛蜥科草綠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體入藥。

3.4 生境分佈

四川。

3.5 性味

鹹,寒。有毒。

3.6 功能主治

主治癭瘤結核瘰癧等。

3.7 用法用量

1~2只,泡油或研末用。

3.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鬣蜥科動物草綠龍蜥的全體·《中華本草》·四腳蛇

4.1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4.2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4.3 英文名

Lizard

4.4 別名

公蛇

4.5 來源

藥材基源:爲鬣蜥科動物草綠龍蜥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et Dun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捕後處死,鮮用或烘乾

4.6 形態

草綠龍蜥,體長75mm左右,尾長約爲體長的2倍。吻鈍圓,吻長爲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鼻鱗、吻鱗與第1枚上脣鱗之間各介有2-3枚小鱗;鼓膜處覆以細鱗。頭部鱗片大小不一,均具棱,顳部上方有數枚分散的錐鱗;背鱗小,體側鱗更小;背脊鬣鱗起向後越小,至尾基部消失;鬣鱗兩外側有一縱行棱鱗,尾略側扁,末端成鞭狀;背腹鱗片均具棱,四肢的棱鱗較大。咽喉部有橫溝褶,褶部的鱗細小,後肢前伸時可達眼後方,雄性在生殖季節有喉囊,鬣鱗發達。生活時體色斑紋有變異最常見者爲草綠色或棕綠色;頭部有5-6條深橫紋;背部有4-5條寬橫紋四肢橫紋;尾部有20餘條深淺相間之環紋;腹面白色,喉部微帶灰黑色紋。指、趾側扁,各5指、趾端均具銳爪。

4.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于山邊、路旁的草叢及亂石中以昆蟲爲食。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4.8 性味

味鹹;性寒;有毒

4.9 歸經

肝;腎經

4.10 功能主治

解毒消癭;軟堅散結。主癭瘤結核瘰癧未潰;癰腫瘡毒

4.11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油浸或酒泡,塗敷。內服:焙研,每次1-2g。

4.12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