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腺瘤手術的麻醉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xià chuí tǐ xiàn liú shǒu shù de má zuì

3 腦垂體解剖與生理功能

3.1 解剖

1、解剖爲卵圓形灰白色腺體,約1.2cm×1.0cm×0.5cm大小,重約0.5g,女性略大於男性,妊娠期可顯著增大。

2、垂體位於蝶鞍凹內,上覆以鞍隔,借橫貫鞍隔的漏斗部與第三腦室底及下丘腦相連,垂體的兩側爲海綿竇,有ⅲ、ⅳ、ⅴ、ⅵ顱神經通過,在蝶鞍之上尚有視神經交叉,垂體下方爲鞍底與蝶竇相隔。

3、垂體可分爲腺垂體垂體前葉)與神經垂體垂體後葉)。腺垂體包括垂體前葉和中間部,均由腺細胞組成,而神經垂體主要由神經膠質細胞及無髓神經纖維組成。

3.2 生理功能

1、腦垂體是重要的內分泌腺,可分泌6種激素(均爲蛋白質多肽),包括生長激素(gh)、催乳素(prl)、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黑色細胞刺激素(msh)、促甲狀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及黃體生成素lh)。同時受下丘腦的調節。

2、下丘腦

(1)部分神經細胞兼有腺體的分泌功能

(2)下丘腦的視上核及室旁核可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亦稱加壓素avp)及催產素,二者經下丘腦垂體神經纖維輸送至神經垂體儲存。

(3)正中隆突部分泌10種激素,通過垂體門脈系統腺垂體調節其分泌功能

4 垂體腺瘤分類及臨牀表現

4.1 分類

1、過去依照腺體細胞的染色分爲嗜酸性細胞腺瘤、嗜鹼性細胞腺瘤及嫌色細胞腺瘤,而且認爲後乾無分泌功能。近年來因通過電鏡的觀察發現嫌色細胞內亦具有小的染色顆粒,而且具備臨牀症狀的分泌功能

2、近來以內分泌功能大小分爲:內分泌功能活躍者和內分泌功能不活躍者兩類。

4.2 臨牀表現

垂體腺瘤的發病率約佔顱內腫瘤的10%-20%。

1、特殊的臨牀症狀腫瘤發生於何種內分泌腺細胞而異。

(1)生長激素細胞腺瘤

①早期僅數毫米大小,表現爲分泌亢進,發生在未成年人可發育成巨人,發生在成年人則爲肢端肥大症,病人面容改變,鼻大脣厚,額頭變大,下頜突出,發音變粗,手大腳大,色素沉着,重者全身無力,閉經性功能減退。20%的病人合併有糖尿病

②當垂體腺瘤影響致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時,在兒童則發展爲垂體侏儒

(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亦稱cushing氏病,臨牀症狀與cushing氏綜合徵相似。表現爲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腹部及大腿有紫紋、毛髮增多,重者有閉經性功能減退、血壓升高及糖尿病

(3)催乳素細胞腺瘤:過去認爲垂體腺瘤30%-50%無內分泌亢進,現在知道其中一部分爲此腺瘤。臨牀症狀溢乳乏力、易倦、嗜睡、皮下脂肪增多、閉經陽萎性功能減退。

(4)甲狀腺刺激激素細胞腺瘤:少見。可因腺瘤分泌亢進致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可能因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負反饋作用使垂體呈局竈性增生。

2、內分泌功能不活躍的腫瘤

(1)早期因腫瘤小而無症狀腫瘤長大後可壓迫垂體功能低下而出現臨牀症狀

(2)腫瘤繼續增長可壓迫周圍組織而出現臨牀症狀

腫瘤向四周可侵及海綿竇引起動眼、外展神經麻痹

②向後上可侵及第三腦室顱內壓增高下丘腦損傷(出現尿崩肥胖嗜睡體溫調節障礙);

③向上發展還可壓迫視交叉視野缺損,嚴重者可致雙顳側偏盲,壓迫視神經可致視力減退;

④向顳、額葉侵犯時可致精神症狀幻嗅癲癇

3、垂體卒中:偶然因垂體腺瘤出血而致,因蝶鞍部急劇增大,病人可出現劇烈偏頭痛視力喪失、體溫升高、意識消失,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治療則需採用皮質激素外科手術治療。

5 麻醉處理

5.1 手術目的、術前準備

1、手術目的:改善內分泌功能及解除壓迫症狀

2、垂體腺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內分泌功能低下,術前應予補充治療。對伴有甲狀腺機能低下者,術前應給予甲狀腺素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應行皮質激素替代治療。伴有糖尿病及酮血癥者應行胰島素治療糾正病情。

3、手術採用沿髮際冠狀切口時,開顱後易發生額竇開放,術中血液可經額竇流入咽喉部,拔除氣管導管前應充分吸引。

5.2 手術操作對機體的影響

1、術中牽拉鞍隔時病人可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靜注阿托品0.25-0.3mg可緩妥。

2、手術操作影響垂體後葉時可出現“尿崩”,可發生在術中或術後12小時左右,故應監測尿量

3、手術涉及下丘腦時可出現呼吸暫停、循環紊亂及體溫升高。

5.3 麻醉處理

1、手術宜採用全身麻醉,伴有內分泌功能低下者對麻醉藥物的耐受性差、代謝慢,故應減量。

2、術中彩機械呼吸者術畢應儘快恢復自主呼吸。對自主呼吸遲遲不恢復者應考慮爲手術操作對下丘腦的影響。

3、術中應監測心電圖血壓、呼吸、體溫尿量及血氣。對於出現尿崩者應注意體液平衡

4、肢端肥大病人的麻醉

(1)麻醉誘導:

①可因顏面及喉頭的改變而致氣管內插管困難。

②有條件者術前應行頸部x線片檢查,瞭解喉部有無鈣化,聲門有無狹窄。

③部分病人雖然會厭大、喉粘膜肥厚,但聲門大顯露並不困難。

④部分病人表現爲舌頭大、會厭小,喉頭既固定其入口又小,喉鏡顯露及氣管內插管均困難,宜於清醒下氣管內插管或採用光導纖維喉鏡。

⑤如病人舌及會厭大則需準備大型喉鏡,有時需要兩個大喉鏡片同時放入才能顯露聲門完成氣管內插管

(2)生長激素可促進肝臟輸出葡萄糖抑制周圍組織利用糖,故肢端肥大症患者可伴有糖尿病及酮血癥,術前應給予糾正。

(3)腫瘤局部壓迫可使acth、lh、fsh、tsh分泌下降,病人常伴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4)爲避免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術前三天應補充地塞米松5mg,一日2次(或一日3次),術中地塞米松5mg或氫化可的松100mg。

(5)術中或術後可出現“尿崩”,對於術中尿量突然增加者應密切監測尿量、hct、電解質並及時補充丟失的體液電解質。必要時可給予adh。

(6)伴有顱內壓增高者的麻醉處理與顱內其它疾病者相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