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利葉

清肺潤燥 中藥材 止咳化痰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óng lì yè

2 英文參考

leaf of dragon’s tongu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ostrate sauropus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龍利葉

龍利葉中藥名,出自蕭步丹《嶺南採藥錄》[1]

3.1 別名

龍舌葉[1]

3.2 來源及產地

大戟科植物龍利葉Sauropuscliangianus S. Y.Hu的葉[1]分佈廣東、廣西等地,多爲栽培[1]

3.3 性味

甘,平[1]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肺潤燥止咳化痰[1]。主治肺熱咳嗽失音,喉痛,支氣管哮喘大便祕結[1]

3.5 用法用量

煎服:9~30g[1]咯血,9~15g,開水沖服[1]

3.6 藥理作用

葉的煎劑在試管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抑制作用[1]

4 《*辭典》·龍利葉

4.1 出處

《嶺南採藥錄》

4.2 拼音名

Lónɡ Lì Yè

4.3 別名

龍舌葉、龍味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龍脷葉(《廣州植物誌》)。

4.4 來源

大戟科植物龍利葉的葉。5~6月開始,摘取青綠色的老葉,哂幹。通常每株每次可採葉4~5片,每隔15天左右採一次。

4.5 形態

常綠小灌木,高達40釐米。小枝蜿蜒狀,有不明顯的小柔毛。葉互生,具短柄;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8釐米,寬2.5~3.5釐米,先端鈍而有小凸尖,基部短尖或近渾圓,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欖綠色,中脈基部初被微柔毛,後變禿淨;托葉小,三角形,老熟時草黃色。花單性,暗紫色,叢生於葉腋內或排成一極短的總狀花序;花柄稍較花萼爲短或略長;雌花萼6裂。裂片寬2~3毫米,外面3枚近匙形,鈍頭,內面3枚闊倒卵形,稍小;子房3室,花柱3,纖細,廣2歧;雄花萼6裂,較小,與雌花同形,雄蕊3,花絲結合,藥橢圓狀。蒴果具垣柄,狀如豌豆,幾爲增長的宿萼所包藏。

4.6 生境分佈

廣東、廣西有栽培。產於廣東,廣西。

4.7 性狀

乾燥葉呈卵狀或倒卵狀披針形,似舌狀,先端鈍或渾圓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圓形,全緣,枯黃色或黑綠色,葉背中脈突出,側脈羽狀,網脈子近邊緣處合攏。紙質,較厚。氣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佳。

4.8 性味

①《陸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

4.9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清肺,治肺熱咳嗽。"

②《南寧市藥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內傷肺癆失音。喉痛。"

4.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

4.11 附方

①治痰火咳嗽龍利葉豬肉煎湯服之。(《嶺南採藥錄》)

②治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氣管哮喘龍舌葉二至四錢(鮮用三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4.12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