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前側切開灌洗術

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手術 髖關節切開灌洗術 切開引流術及灌洗術 骨科手術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ān guān jíe qián cè qiē kāi guàn xǐ shù

2 英文參考

anterior incision for irrigation of hip joint

5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切開引流術及灌洗術/髖關節切開灌洗術

6 ICD編碼

80.1501

7 概述

髖關節前側切開灌洗術用於髖關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髖關節切開灌洗有四種途徑,即前側、外側、後側和內側。其中髖前側途徑,因開口在髖前方,不符合於低位引流的原則,故一般不做爲敞開關節引流之用。最常用做低位引流之途徑是髖後(Ober)切口引流。如膿腫在髖外側,可行髖外側切開引流。如膿自關節囊內側穿破至內收肌中,則應行內側途徑引流。除內側途徑外,髖外側及後側途徑均可用於切開灌注引流,置管沖洗縫合切口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1.3.1.1.1-1~3.11.3.1.1.1-4)。

8 適應

髖關節前側切開灌洗術適用於:

1.早期化膿性關節炎:對早期化膿性關節的切開引流術,實際是切開關節進行清洗。安置引流管關節縫合的手術,與晚期者不同。

2.晚期化膿性關節炎閉合引流不能控制者,則爲切開引流,敞開關節不縫合。

9 術前準備

對於血源化膿性關節炎,術前使用抗生素,改善全身狀態,局部固定,一旦關節穿刺抽出滲出液膿液,立即進行塗片革蘭染色查找細菌,如爲陽性則不必再等待,而應儘早手術。對於嬰兒兒童,不能局麻下穿刺診斷者,可根據其他體徵,於麻醉下行關節穿刺,抽出滲出液膿液者,即進行手術。

10 麻醉體位

選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仰臥,患側臀後墊小枕。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及顯露

髖前外側切口,起自髂嵴前1/3,向下稍向外斜行10cm,切開髂嵴骨膜骨膜下推開顯露外板,自闊筋膜張肌與縫匠肌之間向深層分離,切開筋膜後先找出股外皮神經牽向內側,股直肌直頭及返頭自髂前下棘切斷並翻向遠側,向外側分離即顯露關節囊

11.2 2.清理病竈

顯露關節囊後,做“T”形切開或“十”字切開,吸出關節滲出液檢查滑膜充血情況,有無纖維蛋白條粘附於軟骨面或滑膜,無纖維蛋白條者,爲早期漿液滲出期,有者爲Ⅱ期。旋轉並內收外展髖部,觀察股骨頭軟骨面的光澤、顏色。清除組織碎塊及脫落壞死軟骨,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圖3.11.3.1.1.1-5,3.11.3.1.1.1-6)。

11.3 3.縫合關節囊

關節腔上部放置硅膠入管,管端儘量深入到關節腔後上部,在關節腔下部放置出管(圖3.11.3.1.1.1-7)。

11.4 4.縫合切口

逐層縫合切口,將引流管從傷口兩側另做小切口引出,引出管應低於沖洗管。並用縫線固定,防止管脫落(圖3.11.3.1.1.1-8)。

12 術後處理

1.接通沖洗引流管,用含有抗生素生理鹽水行滴注沖洗,用藥及觀察方法沖洗時間,參見灌注引流療法

2.患肢用石膏託固定或行下肢牽引,保持髖關節於稍外展位固定,固定時間一般需3周,全身症狀發熱等在術後1周內正常,局部無炎症現象,疼痛消失,再經2周固定,可以逐漸開始活動關節

3.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療法,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3 併發症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行切開引流,安置引流管縫合切口進行沖洗治療,如不能控制炎症,則僅靠引流管,不足引出關節分泌物,且完全爲膿液時,管腔容易堵塞。如有關節疼痛,全身發熱炎症症狀,則應敞開關節開放引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