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篩竇內側開眶

手術 眼眶手術 眼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內側開眶術

2 別名

經篩竇內側開眶;medial orbitotomy via ethmoidal sinus;Smith手術

4 ICD編碼

16.0909

5 概述

內側開眶一般需要切除部分篩竇以擴大術野,故也稱經篩竇內側開眶(medial orbitotomy via ethmoidal sinus),是因眶內側入路術野較窄,打開部分篩竇可擴大術野,利於手術操作,也稱Smith手術。

6 適應

內側開眶術適用於:

1.視神經內側或內直肌內側的腫瘤(圖8.12.4-1)。

2.眶尖部視神經內側的腫瘤

3.篩竇黏液囊腫骨瘤

7 麻醉體位

全麻或局麻。局麻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腎上腺素少許,行滑車神經、篩前神經、眶上裂及腫瘤周圍浸潤麻醉

8 手術步驟

1.切口和剝離  皮膚切口內眥4mm,切口上端在眶上切跡內側,下端達眶內、下壁交界處的淚囊下端,全長2cm。一刀切皮膚、皮下組織骨膜。置牽開器,擴大切口止血,切開骨膜,用骨膜離子淚器內眥韌帶等眶內結構向外側分離暴露鼻骨、上頜骨額突及篩骨紙板,分離過程中勿將內眥韌帶、淚囊等結構損傷分離至眶後部時,將篩前、篩後動脈神經結紮或電凝後切斷。

2.鑿除骨質  用骨鑿鑿除部分上頜骨額突,咬除後部篩骨紙板和部分氣房,刮除篩竇內黏膜。也可先用血管鉗穿入篩竇,然後用上頜竇咬骨鉗咬除上頜骨額突。上頜骨額突鑿除的範圍:上界爲鼻額縫(高於此縫易傷及篩骨水平板);下界爲淚囊窩中部,內側可保留一窄骨板與鼻骨相連,勿與鼻腔相通。篩竇切除的範圍:上界不超過鼻額縫;後界達後篩孔即可(篩後孔距視神經孔前端約5mm)。若腫瘤無明顯粘連且體積較小,如海綿狀血管瘤、單囊性靜脈血管瘤等,可不鑿除骨質,直接切開骨膜進入眶內。

3.切開眶內骨膜  自眶前部水平切開骨膜,如果發現切口較小可將切口呈“┬”形或“┐”形剪開,然後骨膜切口處標記縫線。骨膜切開後第二外科間隙脂肪脫出,向兩側牽拉脂肪即可見內直肌肌腹。根據腫瘤在內直肌上下的位置,從內直肌上或下方剪開肌間膜,進入肌錐內。

4.娩出腫瘤  由於此入路直接暴露視神經內側的範圍,術中不必牽拉視神經,故較安全。暴露腫瘤分離並娩出腫瘤。粘連較重的腫瘤,如神經鞘瘤,可做囊內切除或分塊切除。

5.縫合  用5-0腸線縫合骨膜,並儘量將脫出的眶內脂肪送入眶內(否則易導致術後眼球內陷),嚴密並準確縫合內側骨膜,尤其是內眥韌帶和滑車處的骨膜。一般前部骨膜較易縫合,後部骨膜因剝離或眶內脂肪干擾不易縫合,但應儘量多縫合骨膜,防止脂肪突出篩竇後引起的減壓效果。縫合骨膜時應在直視下操作,防止將其下的內直肌損傷或縫合粘連。預防方法:將內直肌於結膜處標記縫線後牽拉,即有利於骨膜縫合,又可避免損傷。緊密縫合皮下組織可減少皮下組織的張力。皮膚採用皮內縫合,可減少瘢痕保持外觀良好,縫合後加壓包紮(圖8.12.4-2A、B)。

9 中注意要點

1.眶內側骨膜分離儘量完整,利於術後縫合。不要損傷滑車、內眥韌帶及淚囊。

2.鑿除骨質的範圍不要過高,以防因損傷篩骨水平板引起嚴重腦部併發症。

3.眶內側骨膜縫合應嚴密,否則過多的眶內脂肪脫入篩竇,產生的眶減壓效果致術後眼球內陷

4.術前應做CT掃描  ①瞭解並確保患側篩竇確無炎症,否則導致眶內感染;②冠狀CT瞭解並確定篩骨水平板的位置及高度,防止手術操作誤入顱內;③還要了解篩竇的寬度,兒童及篩竇較窄的患者,不易採取此入路。

5.病變範圍較廣者,此入路不太適宜。

10 術後處理

1.術後注意鼻腔有無出血

2.外側開眶術後一般局部反應較重,術後注意局部有無滲血、滲液。

3.術後應用抗生素激素止血劑藥物。一般於術後7d拆除皮膚瞼裂縫線。

4.術後每日常規視力監測至拆除皮膚縫線。

5.術後當日使用哌替啶類強烈止痛劑,減少術後患者痛若。

6.拆除縫線後,應注意外眥對位是否良好。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