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脂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áng shí zhī

2 出處

黃石脂始載於《本經》,列爲上品

1.《吳普本草》雲:“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縣北),色如豚腦、雁(《別錄》作‘鷹’,一作‘鶯’)雛。採無時。”2.《品彙精要》雲:“黃石脂,文理膩,綴脣者爲上。質類滑石酥軟,色黃。”據古本草所述黃石脂赤石脂白石脂性狀相同,性味功效亦相類似(見“赤石脂”條),僅顏色不同而已,這是因五石脂的主礦物組分均爲硅酸鹽類

3 拼音名

Huánɡ Shí Zhī

4 別名

黃符

5 來源

藥材基源:爲硅酸鹽類水雲母族礦物水雲母—伊利石(含氫氧化鐵)或(和)高嶺石族礦物高嶺石一多水高嶺石爲主要組分的細分散多礦物集合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dromica;Halloysite

採收和儲藏:採挖後,除去雜質。

6 形態

1.個體片狀,集合體鱗片狀、薄片狀分散或呈緻密到疏鬆的塊體(呈膠體分散狀態的水雲母,特稱伊利石Illite);白色,因吸附有少量氫氧化鐵而呈黃色;或帶灰、紅、綠色調。緻密塊體呈油脂狀光澤,斷口貝殼狀到似貝殼狀;疏鬆塊體呈土狀光澤,斷口不平,有孔隙。硬度2-3。相對密度2.5-2.8。有滑感,粘舌。質純者的離子交換能力吸附性低於含多水高嶺石或蒙脫石-囊脫石;粒度粗的不如粒度細的更具吸附力。

另含少量石英微量元素種類與量比取決於原生礦物的成因類型。

2.高嶺石一多水高嶺石參見“赤石脂”條。

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主要是酸性火成岩或火山岩蝕變產物,山西、河北、河南及華南許多省區均有產出;在華南瓷土產區多與白石脂赤石脂共存。風化帶淋濾富集的水雲母黃石脂,多出現於赤石脂層之下。

2.高嶺石-多水高嶺石 參見“赤石脂”條。

資源分佈:產黑龍江、四川、貴州。

8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爲不規則塊狀。黃色或深黃色,有的帶有深黃色花紋或斑點。油脂光澤或土狀光澤。質較硬,輕砸可碎,斷面不平坦,顯層狀。摸之較滑膩,微有吸水性,舐之略粘舌。微有土腥氣,味淡。以色黃、有光澤、無雜質者爲佳。

9 化學成份

主要爲含水硅酸鋁鉀[KAl(Si4O10)(OH)8·4H2O],並含有混入物Fe(OH)3·nH2O,因此顯黃色。另外還含有鎂、鈣、鈦、鋇、錳等微量元素

10 鑑別

(1)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 水雲母9.98(2),4.98(1),4.46(1);多水高嶺石 2.45(1);石英4.25(2),3.34(10),2.45(1)。由此表明黃石脂系由水雲母、多水高嶺石、石英等礦物組成。

(2)差熱分析曲線 吸熱170℃(小), 315℃(小),575℃(中);放熱285℃(微)。

11 性味

苦;平;無毒

13 功能主治

健脾澀腸;止血斂瘡。主泄痢膿血;癰疽惡瘡;久不收口

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打碎先煎

15 注意

溼熱積滯者慎服。

1.《雷公炮炙論》:“不得食卵味。”2.《本草經集註》:“惡細辛,畏蜚鐮。”3.《新修本草》:“畏黃連甘草蜚蠊。”4.《日華子》:“五色石脂:畏黃芩大黃。”

16 各家論述

《別錄》:“黃石脂生嵩高山,色如鶯雛。採無時。”

17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黃石脂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黃石脂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